学位专题

目录>
<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应用

王洁
杭州师范大学
引用
Adler,M.J.是苏格拉底式研讨(Socratic Seminar)的提出者,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派迪亚建议:一项教育宣言》(《The Paideia Proposal:An Educational Manifesto》)和《派迪亚问题与可能》(《Paideia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中提出这一理论。他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根据教育民主原则,他们应该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学习可以以三种形式进行,其中之一就是结构性的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有关苏格拉底式研讨及评价的概念笔者在“评价、学生学习评价与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这一章中有专门论述)  苏格拉底式研讨(Socratic Seminar)作为一个名词虽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Adler的工作成果,但是其作为一种教学理念长期存在于古今中外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经常在与学生讨论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新知;近代叶圣陶先生则明确提倡用启发诱导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来讨论,教师做评判和订正;80年代以来,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传入我国并得到重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历史学科;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

课程与教学论

林正范

2009

中文

G42

49

2013-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