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考埃尔早期钢琴作品中的“音丛”语汇研究

叶辉亚
杭州师范大学
引用
本论文旨在研究考埃尔早期钢琴作品中的“音丛”语汇。本论文立足于多重角度对作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探索。全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关注的是考埃尔创作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考埃尔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考埃尔独特的思想及独特的音乐创作思想形成的原因,把考埃尔放入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把握当时的时代特制,这为第二章的论述做了铺垫。  第二章为本论文重点部分,分析考埃尔早期“音丛”钢琴作品。围绕“音丛”语汇的发展进行展开论述,按钢琴“音丛”语汇的产生——发展——突破进行论述。首先分析了考埃尔“音丛”的起源,阐述了“音丛”产生原因及其理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考埃尔“音丛”很明显朝两个方向发展:创作具有“未来主义”特征的“音丛”钢琴作品,和创作具有“爱尔兰神秘”主义特征的“音丛”钢琴作品;最后论述“音丛”发展的突破“拨弦钢琴”(string piano)作品的产生及其发展。第二章既有对作品本体进行分析,又有从考埃尔思想的源头来认识作品的内涵,深入剖析考埃尔独特的创作理念形成的根源。  第三章是对考埃尔的历史评价。考埃尔钢琴“音丛”语汇在钢琴演奏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拨弦钢琴”使钢琴演奏技法有新的突破。突破了传统钢琴演奏技法,直接在钢琴琴弦上演奏,成为音乐历史上“第一个离开钢琴键盘”而“在琴弦上演奏”的人;考埃尔的“音丛”钢琴语汇使钢琴完成从乐器到响器的过渡;考埃尔对后世影响深远。继考埃尔的“音丛钢琴”后约翰·凯奇发明的“预配钢琴”(Prepared Piano)和克拉姆的“扩声钢琴”(Amplified Piano),成为20世纪钢琴音响革命过程中的三块重要里程碑。

考埃尔;早期钢琴作品;音乐创作;历史评价

杭州师范大学

硕士

音乐学

邹建林

2009

中文

J647.41

49

2013-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