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299285

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周兴东
山东科技大学
引用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积极开展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寻求城市内部人地关系系统的协调与均衡发展,为徐州市的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决策支持,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在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中也可以得到参考和借鉴。  本文以徐州市城区为研究对象,以1987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年份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对徐州市城区景观现状进行遥感影像分析和地面调查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3S技术、景观分析方法,从格局、过程、驱动、演变、模拟全过程,研究了过去二十年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建立了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评价、预测技术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深入研究了徐州市城区景观信息提取方法,由此提出了适合研究区的遥感分类方法  将研究区域的景观类型划分为:水体、建设用地、林地、其它植被、耕地、裸地六大类,分别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MDC)、最大似然分类法(MLC)、支持向量机分类法(SVM)、决策树分类法(DTC)和面向对象的分类法(OOC),对研究区TM/E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对六种景观分别提出了其信息提取方法,同时认为研究区具有最好应用效果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并且以这种方法分类的结果制成了各个时相的景观类型分布图。  2、通过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演变的特点  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 Frgastatsversino3.3计算各种景观格局指标,研究了研究区1987-2007年景观格局演变的特征,并使用土地利用景观转移矩阵定量描述了1987-1995、1995-2001、2001-2007三个时段内各种景观类型相互之间的转化情况,重点研究了斑块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演变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演变,得出了徐州市城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演变的特点:耕地和建设用地在研究区占据主导地位。  3、对景观指数的尺度效应进行研究,为研究区粒度和幅度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利用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从粒度效应、幅度效应的角度,对20年来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演变的粒度效应、幅度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随粒度和幅度的变化出现显著变化,在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时,需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采用适合的研究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  4、土地利用景观演变驱动机制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推动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演变的主导因素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地利用景观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经济发展因子和人口因子是推动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演变的主导性驱动因素。  5、提出了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模拟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13年的景观格局情况  针对城市景观格局模拟与预测的要求,采用Markov模型和CA-Markov模拟模型对研究区景观进行模拟预测的案例研究,实验证明CA-Markov模拟模型的模拟效果明显优于Markov模拟模型的模拟效果,利用CA-Markov模拟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13年的景观格局演变,分别得出了各种景观的演变情况。

城市化过程;景观格局;时空演变;遥感监测

山东科技大学

博士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于胜文;赵长胜

2009

中文

F293.2;TP79

145

2013-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