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新准则中会计职业判断对企业的影响问题研究

孙海凤
吉林财经大学
引用
会计可以说是一门商业语言,而会计准则可称为是这门商业语言的规范,其功能是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投资者等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企业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准则实施的具体执行者,是准则得以实施的关键。  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被认为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准则中新增了职工薪酬、资产减值、所得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等具体准则,填补了不少会计规范的空白,但同时会计准则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对新准则的认识、掌握到具体应用,不仅需要会计人员理念的转变和扎实的基本功底,更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由于今后我国不再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仅制定会计准则,而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由各个企业单位联系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并经本单位权利机构批准执行的会计核算规章。所以,制定会计制度也是一种会计政策的选择,也需要进行会计职业判断。  此外,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准则、制度不可能穷尽所有现实或潜在的交易事项,因而不可能有唯一普遍适用且稳定不变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如何选择计提折旧的方法、如何使企业资产计量更有效、利润更真实等等,这都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006新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公允价值,尤其是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由于它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历史成本已经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而像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它所建立的现行交易只能参照市场的当前交易价格进行估计(葛家澍、徐跃,2006)。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就更加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恶意的会计职业判断可能会成为企业利润操纵的工具。  基于以上新准则实施后会计职业判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现阶段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研究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规范不断完善以及资本市场有序运转的必然要求。本文笔者从契约理论、博弈论等方面探讨了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与会计职业判断的相机选择,鉴于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是评价和分析新准则实施后会计职业判断对企业影响的最有力依据,故在第5章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表明新准则实施之后,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企业为了操纵利润而进行恶意判断的情况。  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消除恶意的会计职业判断现象,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企业契约、社会契约的规范和完善,提高独立审计质量,以及通过加强监管,以保证会计职业判断建立在客观依据基础之上。何为客观依据?应该是由企业各方面的负责人出具的证明材料。  笔者认为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自揽责任,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企业的其他部门和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应该充分依据其他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判断,作为会计职业判断的证明和凭据,因为会计人员不可能是“万事通”。例如,对于资产减值的判断,单凭会计人员是很难判断的,还需要由资产使用部门说明其功效是否降低;由生产部门说明其产量是否减少;由销售部门说明其制造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所创造的收入是否萎缩;由技术设备管理部门说明其陈旧和老化程度是否超过会计折旧水平等等。然后报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批准,其批准文件才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凭证!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在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国家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对于税前扣除项目必须提供证明材料才能准予扣除,这些详细规定就值得参考。如果国家监管机构能够出台相关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或改善恶意会计职业判断现象的发生,提高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准则;职业判断;政策选择;企业风险;不确定因素

吉林财经大学

硕士

会计学

于长春

2008

中文

F275.2

70

2013-05-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