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索理
吉林财经大学
引用
随着经济社会日益货币化、金融化,金融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空前提高,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政策作为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传导机制问题,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如何对就业、收入和产出产生影响,是决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是中国人民银行最终实现其政策意图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构建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合理框架。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一个涉及很多因素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不仅包括很多利率、汇率等等可计量因素,还包括很多不可计量的因素:制度和市场等,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运用了多因素分析法,便于更全面的分析问题。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的重要研究。凯恩斯首先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利率的重要观点,否认了货币数量论坚持的货币量的变动与物价变动之间直接联系的观点,而指出了货币量变动对利率水平的直接影响。随着理论相互的融合、吸收,经济学家对传导原理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观点。根据银行贷款和与其他非货币金融资产之间不同的替代性,把传导机制大致分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本文着重回顾了信贷渠道方面一些学者的重要观点。对国内学者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研究的回顾上,本文是从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弱化原因和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四个方面进行的。  其次,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介绍了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模式和特点,同时分别就货币政策各个传导途径分析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利率的非完全市场化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不畅。虽然我国外币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已经开始市场化,但最重要的本币活期存贷款利率没有市场化,这使得我国利率渠道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支持上表现出来的惜贷和缺贷现象严重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难于规避,导致信贷传导渠道受阻。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尚不成熟,存在种种不规范,影响股价的真实性,不能真正反映实体经济的真实经济状况。股市的资源有效配置功能不能发挥作用,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同时,我国目前的汇率政策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样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汇率浮动范围窄,不能真实反映外汇供求,资本无法自由流动,使得汇率传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最后,本文对以上问题提出改革建议。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股票市场,逐渐对外开放股市、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实现资本自由流动,最终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信贷渠道

吉林财经大学

硕士

政治经济学

付亚辰

2009

中文

F822.0

40

2013-05-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