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新形势下我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对策研究

高鹤
吉林财经大学
引用
国际贸易与分工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与分工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先后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三个阶段,反映了国际贸易与分工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者,经济学者针对新的形势,提出了各种关于“新国际分工”的观点。他们认为“新国际分工”是订单制造;是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向第三世界国家的扩展;是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的发展等等。这些观点都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为各种类型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国家为主体的产业间、产业内分工迅速向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多层次分工格局转变。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技术性壁垒的限制、贸易结构和生产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和利益分配。国际分工格局事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定位,对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而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低层次地位,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世界加工工厂地位,在要素收益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产品价值链中处于下游地位,在知识经济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以及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受支配地位,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对新形势下国际分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我国国际分工的现状及地位的分析,试图提出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一些对策建议:虽然面临着各种风险、损失和挑战,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深入理解当代国际分工的内涵,参与更深层面的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抓住机遇转移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积极以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第二产业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并注意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协调;更加深入地参与当代国际分工,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以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不断提高我国在知识经济结构中的地位等。

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策;竞争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吉林财经大学

硕士

国际贸易学

杨云母

2009

中文

F752.0

55

2013-05-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