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288184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研究——基于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史文哲
西北师范大学
引用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很多新趋势新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凸现出来,这关系到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和谐的进程能否顺利地推进。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是贯穿于其中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  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科学地界定了国家和社会的本质,探讨了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和社会最终统一的历史性方向及其深刻内涵,从而奠定了“社会本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无论在社会层面上,还是在国家层面上,都要进行改革,进行创新。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对于加快科学发展和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全球公民社会理论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用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培育,这对于当下中国进一步改革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实践层面上,我们要实事求是,以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从当下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有效途径。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时代背景。国际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调整,重构公民社会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新的路径。在国内,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国情、党情,使改革发展走向深入,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历史使命,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便成为时代的要求。  第二部分,阐释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发展成就、存在问题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我们首先要全面地认识当下中国公民社会的实情,这是我们给出如何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路径的先决条件和科学基础。  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首先,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是在继承的同时超越了黑格尔的国家与社会观,对国家与社会进行了重新定义与界分。其次,重点介绍了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社会决定国家和国家最终回归社会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在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从社会中分离出去的,社会是国家的本原和基础,国家要为社会服务,而不是相反。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完善,国家应从凌驾于社会之上逐步地回归于社会,直到最终消亡。  第四部分,给出了在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指导下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基本路径。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我们要牢牢把握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公民社会组织的建设指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这样才能保持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马克思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政府职能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

哲学

王金元

2012

中文

B0-0;B032

63

2013-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