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云南钢琴艺术教育史研究

武丽娟
云南艺术学院
引用
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在自成文化单元的同时,更以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态,把独特的诗性智慧以不同的文化方式书写在高原广袤的大地上。钢琴作为西方人文情感表达的物化载体,在云南落地、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正表现出近百年间,云南借鉴、引进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并在现代云南学校音乐教育领域中独占螯头。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因此,笔者拟以所学专业方向的学科方法为支撑,以云南丰富的史料为依托,用走访、调查、资料考证、比较分析、历时梳理等手段为参照,全方位地对云南钢琴教育的历史作一个较为全面细致的记录,为云南钢琴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静态的回观及动态的展望,并以此作一种学术参考。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缘和历史机遇,云南钢琴文化的发展也有了耐人寻味的历史变迁。如以法国人方舒雅为代表的滇越铁路的建成与钢琴进入云南的关系;基督教在云南广泛传播、兴建教会学校与钢琴的关系;清末民初留日归国学生带回新音乐思想与钢琴学堂教育;滇缅公路的修筑和包括西南联大在内的大批文化人入滇,带来新的人文气息与钢琴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建国前后,从国外留学归来参加祖国建设的钢琴爱好者,更有以叶俊松、陆仲魁、黄湘泉以及其稍后的章培理、尹锡莲为代表的早期云南高等钢琴教育的开端,从而开始了以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为标志的云南专业钢琴教育机构,进而培养了云南第一批受到科班教育的钢琴教师,由此成就了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李兆仁、钱晓蕾、朱珠、庄远莺、杨宁等本土专业教师的成功亮相,期间,有上世纪50年代内地支援边疆文化建设的大学毕业生、有文革时期支援边疆建设的文化青年如李启慧,也有稍后加盟的毛立珍、路迎春等。各路钢琴专业人才的云集,使得90年代至今,表现出如闫云慧、赵云艺、苏陶、罗宇佳、王汉发、范琴雯、李镇祥、王文军、甘宁等大批中青年钢琴从业教师的充实与壮大,使得钢琴教育成为当今云南音乐教育中从业人数最多、学琴人数最广的一个学科行当,成为云南、乃至全国均有一定学术影响的专业队伍,为云南现代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倘若对上述历史轨迹进行对比和分析,这不能不说也是近代云南音乐文化多元荟萃、兼收并蓄的一个缩影,在此,钢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其所代表的内涵与外延,早已超出了钢琴本身。实乃一个时代变迁的文化写照。  我们说,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绝非单一因素所致,往往是集数个条件于一体后的结果。学术团队的形成体现为两个方面:既代表着自己,又代表着所属的那个集体,前者体现为个体的人本追求,后者体现为集体的趋同性,但两者又互为条件互为依存。笔者拟通过对选题纵向与横向现实背景的互渗和影响,展示出云南钢琴教育在边疆文化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并通过研究的努力,“以点代面,以局部观整体”,证明云南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既是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缩影,更是中国钢琴教育学科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出云南音乐既具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更具有一种顺应社会变迁、顺势而为的博大文化胸怀。

云南钢琴艺术;教育史;历史变迁;音乐理论

云南艺术学院

硕士

音乐教育理论

申波

2009

中文

J624.106;J6-42

43

2012-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