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25664

中学生心理健康、归因方式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徐海云
曲阜师范大学
引用
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做何种解释,是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以往研究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关系密切,但所得结果并不一致。  本研究选取滨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的关系,并将低心理健康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采用实验者自编的一套可操作的归因训练程序进行归因训练,而对控制组不进行指导,为期近两个月的归因训练结束后,分析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心理健康水平和归因方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1)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全国常模相比,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因子上显著高于常模。男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抑郁和恐怖因子上高于男生。  (2)中学生总体上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内在的、整体的、持久的因素,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内在的、特殊的、暂时的因素。男女中学生在归因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  (3)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归因方式各维度相关,在正性事件上,内在性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整体性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持久性与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负性事件上,内在性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整体性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存在显著正相关;持久性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4)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初中生有不同的归因方式。在正性事件上,高心理健康组倾向于做内在的、整体的、持久的归因,与低心理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负性事件上,低心理健康组倾向于做内在的、持久的归因,与高心理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归因的整体性上,高低心理健康组差异不显著。  (5)通过归因训练,实验组在总体上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内在的、整体的、持久的因素,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殊的因素,说明归因训练效果显著。  (6)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实验前相比有了极为显著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亦非常显著,说明归因训练通过对归因方式的改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对强迫因子没有改善。

中学生;心理健康;归因倾向;认知训练

曲阜师范大学

硕士

应用心理学

韩仁生

2012

中文

G635.5;G444

47

2012-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