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23510

隋至唐初的东、西突厥关系

邓伟
新疆师范大学
引用
前突厥汗国兴起于6世纪中叶,衰亡于7世纪初期。佗钵可汗死后,突厥汗国诸可汗因继承权问题引发内讧,恶劣的天气加上对隋作战的失败以及沙钵略的“削藩”,使突厥汗国分为东、西两大对立集团,彼此围绕大汗之位展开争夺。东、西部突厥的关系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从581~587年,以阿波的复仇之战和达头与沙钵略的汗位之争为标志。第二阶段时间从589~603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敌对与结盟并存,即都蓝与达头由交兵到结盟以对抗启民。603年达头西奔吐谷浑之后,西部地区的泥撅处罗可汗自立为西突厥汗国首任可汗。由此东、西部突厥关系转变为东、西突厥汗国关系。共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604~611年,为西突厥汗国初创期,泥撅处罗可汗三面受敌。第二个时期从611~615年,为西突厥汗国发展壮大期,射匮可汗收复铁勒汗国并与东突厥汗国对峙于东部天山。第三个时期从617~619年,为东、西突厥汗国的极盛期,统叶护可汗西击波斯,始毕可汗控制高昌、伊吾和吐谷浑,呈现西弱东强之势。第四个时期从622~630年,西突厥国事日衰,东突厥汗国一度中兴。统叶护可汗联唐谋求东扩及和亲于唐之举均遭颉利可汗阻挠而失败。贞观初年,薛延陀之乱先行拉开了西突厥衰亡的序幕。继而席卷整个东突厥汗国。与此同时,极端寒冷的天气对漠北、西域和整个中国影响巨大,加速了东突厥汗国的灭亡和西突厥汗国的衰弱。  总而言之,隋至唐初的东、西突厥的关系分前后两期,分立前主要围绕汗位之争。分立之后主要在东部天山地区展开争夺,双方态势始终是西弱东强。

突厥汗国;历史演变;政治关系;隋代

新疆师范大学

硕士

历史学;世界史

李树辉

2012

中文

K289

52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