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22317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刘士聪散文翻译中的审美重构研究

岳变云
三峡大学
引用
散文以其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形散神不散而被视为一种智慧的、个性的和精微的表现艺术,所以散文也被称为“美文”,散文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散文译本也需要使译语读者获得同源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审美体验。所以散文翻译的过程也被称为是“审美重构的过程”。在散文翻译中,怎样将散文进行审美重构并且能给读者以同样的审美感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理论框架。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使用活动,也必然与认知分不开。译者在做翻译时,需要构建原文本空间和译者空间两大输入空间,翻译过程正是译者将这两大空间进行创造性整合的过程。译者通过对原文的解读,类属空间的映射及在译语空间的整合方可实现文学艺术的有效转换与再现,也意味着将原文进行审美重构及审美感受的有效传达。  刘士聪教授的散文翻译自然流畅,极具文采,篇篇精美,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理念。通过长期的翻译实践与体验,他提出了文学翻译的“韵味说”。然而一直以来只有少数人对其翻译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翻译家刘士聪及其在《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中的翻译艺术,从形式和非形式两个层面探讨译者在翻译中的审美重构过程。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部分提出研究背景、方法及研究问题。第二部分简要介绍刘士聪教授的翻译活动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的提出、发展、运作机制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在第四部分,作者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形式和非形式两个层面结合刘士聪教授译著《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详细分析译者在散文翻译中的审美重构过程。基此,第五部分得出结论:刘士聪的散文充分体现了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统一。用概念整合理论研究散文翻译是一种新的视角,它可以为美学重构的研究提供更可行的理论框架。从概念整合的视角进行散文翻译研究也进一步丰富了翻译理论,从而更好的指导散文翻译实践。

文学翻译;散文作品;审美体验;读者感受

三峡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刘鹏

2012

中文

I046

72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