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22300

语境顺应与翻译—以《瓦尔登湖》汉译为例

易小琴
三峡大学
引用
作为翻译活动的一个要素,语境对翻译活动的重要性早已为不少学者揭示,因为一个词的意义无法离开它所处的语境而单独加以考量。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为研究语境提供了新的视角。维索尔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不管是出于语内还是语外原因,语言使用者必须作出选择。语言拥有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的特点更让语言选择变得必要且成为可能。在顺应论的视角下,语境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考察,即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维索尔的顺应理论更注重交际语境的顺应。语言语境与传统关于语境的理解没多大差别,即上下文,交际语境涵盖的范围则大得多。交际语境主要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亨利·戴维·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的超验主义作家、哲学家、自然作家,以及现代环境保护论的先锋,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界。当然,梭罗作品的晦涩难懂也是相当的有名。梭罗的作品,其中的很多词语都不能单单只从字面来理解其含义。也因为此,在翻译梭罗的作品时,译者更需要从语境层面来考察其作品的内涵。  本篇论文从维索尔的顺应理论出发,通过对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两个汉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语境顺应在翻译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论文的重点放在了语境关系的顺应上面,同时尝试兼顾顺应性选择过程中的动态性。语境关系的顺应考察了修辞特点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物理世界的顺应,以及社交世界的顺应。语境的各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对其中某一方面的顺应可能涉及其他多方面的顺应,这要求译者动态、灵活地处理语境。而翻译活动中意义或审美层价值的缺失不可避免,在译文中做出相应的补偿因此就十分必要。

汉语翻译;语境;顺应理论

三峡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刘瑄传

2012

中文

H159

54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