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22232

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基于《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天安号”事件报道的案例分析

王敏
三峡大学
引用
批评语篇分析是进行语篇分析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其区别于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的典型特点就在于,在进行语篇分析时,批评语篇分析将分析的过程与社会权力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并致力于揭示隐藏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力。许多学者都为这一领域做出了贡献并且扩展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于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报纸是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们信赖的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窗口。然而批评语篇分析家们发现报纸并非公正客观,相反它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作为一篇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案例,通过对转述引语的分析致力于揭示和比较《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在报道韩国“天安号”事件时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本文分析所用的所有转述引语出自于两报于2010年5月18日至2010年5月25日报道的有关“天安号”事件的新闻。对转述引语的分析从转述方式、引语来源、转述动词和引语内容四方面着手。为了揭示报道者意识形态和观点的介入,作者采用了评价理论对转述引语进行态度分析。  通过分析,作者对本文分析结果做了简要的总结。首先,两份报纸的间接引语体现了报道者意识形态的介入。这种介入或是由报道者直接投入自己的意识形态或是间接地影响引语的内在的态度评价(增加评价面或是改变评价值)来实现。第二,从引语来源来看,《中国日报》重视事件参与方,对韩国和朝鲜采取了相对公平的对待。而《纽约时报》侧重于对事件未参与方的报道,并且更加注重对韩国的报道。第三,《中国日报》绝大多数的积极转述动词用以引出来自朝鲜的引语,而在《纽约时报》其绝大多数的积极转述动词被用来引出来自韩国的引语。最后,在引语内容上,《中国日报》致力于报道韩朝双方对于韩方是否介入“天安号”事件的争议,而《纽约时报》则侧重对韩朝双方敌对关系的报道。从总体而言,在“天安号”事件的报道上,《纽约时报》的报道者站在韩国一方,而《中国日报》在采取对两方相对公平的同时略微倾向朝鲜一方。

新闻报道;语篇分析;信息共享;意识形态

三峡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刘景霞

2012

中文

G212

67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