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22080

论《白鲸》中主要人物的放逐命运

黄厚文
三峡大学
引用
放逐是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对于放逐的书写与探讨在文学创作中经久不衰。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其名作《白鲸》中就对放逐这一母题展开了深入的哲学思考。在麦尔维尔看来,放逐意识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自我的放逐会带来自我甚至他者的毁灭,但同时也是人类获得救赎的必经之径。为了在放逐中获得真正的救赎,人类必须保持理性,扭曲的欲望必然导致自我的毁灭。  本文以小说《白鲸》为蓝本,以萨义德的放逐思想及心理美学等理论为基础对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放逐命运进行系统性挖掘,以期获得对人类放逐命运更深入、更清晰、更全面的认知。  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麦尔维尔及其代表作《白鲸》;接着对《白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并指出小说中放逐主题并未得到评论界应予的重视,从而阐明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文章对萨义德的放逐思想及心理美学的相关理论展开较为系统的梳理,并指出放逐既是毁灭之旅,也是探索之旅。最后阐述论文的其他研究意义。  第二章对《白鲸》中的四种不同放逐形象的放逐之旅进行深入研究。对白鲸的极度仇恨使亚哈从一个精明老练的船长变成了一个恶魔般的复仇者,强烈的征服欲望让他最终惨死海中;亚哈对其欲望的无限放逐最终为自己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小黑人比普看似疯癫,然而他却是“裴廓德号”上最聪明的水手,他的先知预言给捕鲸船上带来了救赎的希望;而高贵虔诚的利他主义异教徒奎奎格不仅以他的高尚品德映衬了周围基督徒们的堕落,也彰显了放逐中的救赎要义。以实玛利虽然有着与众不同的社会边缘身份,但他的敏感锐利、好学包容也使其成为了“裴廓德号”上唯一的幸存者;以实玛利的放逐为其带来了身心的救赎。  第三章对《白鲸》中几个人物的放逐之旅及作品中的所有船名进行追根溯源,寻找放逐主题的文学传统。船长亚哈与圣经中的亚哈王有着相同的性格与命运。他们都能耐非凡,但都专制独裁,最后都在自我欲望的放逐中死于非命;作品中捕鲸船的名字也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悲剧性的名字及在海上捕鲸时的不幸遭遇都注定了捕鲸人的猎杀之旅必将是自我的毁灭之旅。疯子比普与莎翁笔下的丑角形象一脉相承,他们都在艰苦痛苦的放逐中努力给予他人救赎的希望;以实玛利与圣经中的以实玛利同属一体,他们原本都地位卑微,最后都在一段放逐的生活中获得自我的人生救赎。放逐这一伟大文学传统表明:放逐是人类的集体命运。  第四章分析麦尔维尔放逐思想的深刻含义。麦尔维尔通过刻画一个个迥然各异的放逐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他对人类命运——“放逐即救赎”的独特思考。若要在放逐中获得真正的救赎,人们必须保持理性,否则就可能导致毁灭。小说《白鲸》的创作,既是对人生悲剧命运的警醒,也是对生命救赎的美好期待。  第五章总结全文得出本文结论:放逐即追寻,人类必须在放逐中理性追寻,以获得救赎。

美国小说;《白鲸》;文学创作;人物塑造;艺术风格

三峡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朱振武;杨鸿雁

2012

中文

I712.074

60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