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22021

多胺对线粒体PT孔开放调控在心肌缺血再灌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陈慧颖
三峡大学
引用
目的:研究多胺对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调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全心停灌30min,复灌120min造成心肌缺血复灌模型。记录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组织多胺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复灌10min的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TT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用线粒体肿胀法测定MPTP开放程度(520nm吸光度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内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LDH、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含量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心肌缺血期及再灌期多胺含量均减少(p<0.05);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于复灌前10min分别给予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特异性阻断剂环孢菌素A(CsA0.2μmol//L)和多胺(0.1μmol/L、1μmol/L,5μmo/L)均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p<0.05),改善了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其中LVSP上升(p<0.01),±dp/dtmax增加(p<0.01),LVEDP下降(p<0.01),冠脉流出液与心肌线粒体中LDH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心肌线粒体中Mn-SOD的含量升高(p<0.01),T-NOS的含量降低(p<0.01);而给予多胺(10μmol/L,15μmol/L),则LVSP明显下降(p<0.01),±dp/dtmax减小(p<0.01),LVEDP明显上升(p<0.01);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1)、冠脉流出液中和心肌线粒体中LDH含量明显增加(p<0.01);Mn-SOD的含量降低(p<0.05),T-NOS的含量增高(p<0.05)。多胺高浓度(10μmol/L,15μmol/L)使 MPTP孔开放幅度增加;低浓度(0.1μmol/L、1μmol/L,5μmo/L)则使其开放受到抑制。  结论:多胺可通过抑制或增强线粒体PT孔开放而对缺血/再灌心肌产生保护或加重损伤的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多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调控机制

三峡大学

硕士

药理学

张世忠

2012

中文

R542.2;R363.2

44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