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10596

论山东三大秧歌在当代的新视野

朱济光
山东师范大学
引用
山东三大秧歌是齐鲁大地中最具代表性的“活态”民间艺术文化,也是我们国家民间舞蹈中最为绚烂的奇葩,更是当今保留比较完整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三大秧歌在历史的长河里历经几百年的传承与衍变,透射出山东人民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中经济、政治的局面状况,印证了其鲜明而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与精神风貌,承载着齐鲁儿女淳厚而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  作为节庆民俗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其本身是饱蘸着浓郁的乡俗气息和严肃亦或诙谐的礼仪性质.这种乡俗礼仪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折射出一种狂欢精神,带有深厚的自娱性色彩,每逢春节,各个村队领头人都将组织起来进行秧歌串村交流演出,大家欢聚一堂,高歌狂舞,呈现一派盛大的欢娱.人们利用秧歌这一极具生命内在激情的民间艺术形式,来传达彼此之间的热情与祝愿.正月期间,无论大街小巷,县城还是村镇,山东秧歌欢腾热闹的氛围无处不在,秧歌演出队总是川流不息,给村镇的每个人传递着最为原始、本真的热情.齐鲁大地的人民就是以这种自娱性强烈的民间舞蹈形式,尽情的抒发着对生活,对生命,对齐鲁这块炙热而深情土地的深爱与豪情.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血脉相承之所在,山东三大秧歌彰显出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蕴是独特而伟大的.它不仅仅是齐鲁文化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形态的典型代表,诚如乔晓光教授所言“山东三大秧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无形的民间活态文化”.毋庸置疑,都市化的进程消除了城乡的差异与距离,发展似乎主宰了一切,它给我们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我们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番由滚滚的经济浪潮所带来的多元艺术文化的改革体质之中,三大秧歌逐渐成为了“弱势群体”,山东三大秧歌正是面临着这尴尬境况,倘若还不加紧对其进行保护传承亦或发展创新,或许它们很快会成为一种文化痕迹,并终有一日将消散于人间.  山东三大秧歌是当下最为宝贵的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不仅仅饱蘸和蕴藏着本地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也呈现着齐鲁大地人民对生命最为虔诚的爱慕之情,山东三大秧歌贴近生命最为原始的源头,极具浓郁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韵.作为某一特定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和风格的传承和衍变,三大秧歌生存传衍的状态在“都市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复杂多样、多元交叉的立体式形态,在其起源之地传承发展,更多的是保留三大秧歌的原生形态,亦或原生和变异同时兼并的状态.但是,对于民间艺术形式,追根溯源,先传承后发展必然是它的自然规律,也是山东三大秧歌发展的本质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寻其根,溯其源,在肯定三大秧歌过去的前提上找出缺陷与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抱着整理和完善的意念去重新建构,而不是将其通通否定,全盘摒弃.现代都市化进程中,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与传统的强烈冲突,东西方文化艺术的观念的激情碰撞,不但打通了都市人们敏感的经脉,而且对人们周遭的社会文化,历史人文产生出巨大的撼动,文化艺术的变革似乎无处不在,山东三大秧歌必然面临这一境况.面对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审美品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观众,面对新时代的审美变迁下传统艺术文化价值观念和现代思维意识的糅合与冲撞,面对当代人不断追求“现代”气息的审美旨趣与对西方文化艺术创作观念的盲目崇拜,注定了山东三大秧歌在都市化进程中必须“在不变中求变,在变中求不变”,使之既保留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色和特定固有的民间风韵,又必定饱含时代气息,符合现当代人的审美心理.

山东三大秧歌;齐鲁文化;节庆民俗;民间舞蹈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

舞蹈学

岳音

2012

中文

J722.21

52

2012-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