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09888

五行通背拳的文化解读

李盛华
山东师范大学
引用
炎黄肇祖,披荆拓土;华夏雄兵,天下步武.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老东方文化的一个标志.在千百年来的传承过程中,中华武术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因子.本文以五行通背拳为点,一点见面,窥一斑而知全豹,梳理中华传统武术和华夏文化的关系,试图寻求中华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背拳是一个优秀而古老的拳种,在其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中国传统观文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对通背拳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2008年五行通背拳被列为大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世代绵延的文化传承过程.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即发现它的活态流变性是其传承的一个重要规律.它的传承过程好像极其缓慢,缓慢得让人似乎察觉不到它的十分细微的变化,但它的传承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的衍变中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并行.而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积淀,呈现为人们的精神、情感或生产、生活形态,成为一种传统.就一种传统而言,它又是相对恒定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是绝对的,但它显现的某种人类文明,却像人类基因一样在不断变化中留存.  五行通背拳根植于中华民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无论从意识形态上还是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  通臂拳的运动特点很多,风格物异,主要有下面几点:形神兼备,六法合一;自然洗染,灵魂多变;轻捷矫健,快速激烈;气势通串,蹭拍如爆;发劲饱满,技击性强.“手法,势如流星;身法,动作如电;步法,行支如飞”以及“琵琶骨活如扇,两手相连似星串;身似弓,手如箭,腰似蛇形脚如钻”等等,很能简要而准确地说明通臂拳运动的风格和特点.  2005年12月,为了使党的十六大关于“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的精神落到实处,切实履行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名录,确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这些政策方针的制定为五行通背拳的传承发展和保护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大批通背拳的专家和拳师不断的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探索和研究五行通背拳的发展之路.  本文认为发展和弘扬传统武术,必须从文化角度去审视传统武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传统武术是一个记忆下的活态文化.如果单纯从技术或器物方面去看传统武术,就很难解释传统武术一路发展中遇到的种种现象.五行通背拳作为一优秀而古老的拳种,有着其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西方体育的大量涌入和新武术的冲击,五行通背拳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异变.本文试图通过对五行通背拳的理论、技法和伦理道德等进行系统的文化解读,立足于传统,着眼于发展和保护工作.以期对今后五行通背拳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更期望通过通背拳来观察当今的传统武术,为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的大背景下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提供一些依据,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一份力量.

五行通背拳;文化解读;可持续发展;运动特点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

民族传统体育学

李成银

2012

中文

G852

41

2012-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