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08343

社会行为、学业成就与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同伴关系的调节与中介效应

曾玉
山东师范大学
引用
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是指个体遭受同伴的身体、言语、财物以及人际关系方面攻击的经历(Mynard& Joseph,2000)。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同伴侵害现象十分普遍,西方研究表明,5%—15%的儿童有过严重的或持续性的同伴侵害经历(Craig,Pepler,& Atlas,2000; Kochenderfer& Ladd,1996)。张文新等(2009)对中国童年中期儿童同伴侵害经历的研究表明,10%以上的儿童频繁遭受身体侵害,2%以上的儿童频繁遭受关系侵害。同时,同伴侵害是高度稳定的,许多儿童在几年的时间内都会持续遭受来自同伴的攻击(Egan& Perry,1998)。持续性的同伴侵害经历对儿童的学业、心理—社会适应和健康等方面会产生一系列短期或长期的消极影响(Hawker& Boulton,2000; Rigby,1998;张文新等,2009)。鉴于同伴侵害的稳定性及消极后果,有必要考察其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害羞—敏感行为,攻击—破坏行为)、同伴侵害(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同伴关系(同伴拒绝、互选朋友以及朋友特征),采用自我报告法测量了青少年的友谊质量,以学校记录的学习成绩作为学业成就的指标,通过对575名青少年的横断测量分析,探讨了害羞—敏感行为、攻击—破坏行为、学业成就与青少年身体和关系侵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伴拒绝的中介作用和友谊的调节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  1.表现出害羞—敏感行为、攻击—破坏行为或学业不良的青少年容易遭受同伴侵害。而且相对于身体侵害,表现出害羞—敏感行为或攻击—破坏行为的青少年更容易遭受关系侵害。  2.相对于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与学业成就,同伴的态度与反应对同伴侵害起了更直接的作用。同伴拒绝能够完全或部分中介青少年害羞—敏感行为、攻击—破坏行为以及学业成就与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之间的关系。  3.总体而言,朋友数量并不能调节青少年害羞—敏感行为、攻击—破坏行为以及学业成就与同伴侵害之间的关系。  4.有朋友能够保护攻击—破坏性青少年抵御身体侵害,并为学业不良青少年免受身体和关系侵害提供保护作用。  5.高质量的友谊是青少年害羞—敏感行为、攻击—破坏行为以及学业成就与同伴侵害之间关系的保护因素,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存在一定的性别与同伴侵害类型的差异。  6.总体而言,积极的朋友特征是青少年害羞—敏感行为、攻击破坏行为以及学业成就与同伴侵害之间关系的保护因素,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存在一定的性别与同伴侵害类型的差异。

同伴侵害;社会行为;学业成就;青少年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张文新

2010

中文

B844.2;G448

73

2012-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