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07453

山东诸城茂腔之研究

王欣欣
山东师范大学
引用
茂腔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茂腔是在一百多年前,由临沂、日照流传到诸城、安丘、高密、胶县(现胶州市)一带,后在诸城扎根,繁荣发展,造就了诸城茂腔的悠久传统。  本文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写的是研究诸城茂腔的缘由,诸城茂腔的研究现状,研究诸城茂腔的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也就是本文的第一章,分两节内容,第一节是诸城茂腔产生的历史文化的背景;第二节是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几方面来写诸城茂腔的研究价值。  本文的第二章是诸城茂腔的声腔源头及发展变革,共分三节,第一节是诸城茂腔的声腔源头,与其他地区的茂腔一样,诸城茂腔的声腔源于肘鼓子声腔系统;第二节是诸城茂腔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本肘鼓阶段、冒周姑、茂腔三个阶段;第三节是诸城茂腔的主要特点,包括曲调通俗易懂、唱词源于群众生活、表演形式贴近大众、吸取其他剧种的长处这四个主要特点。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是第三章,诸城茂腔的艺术特征,共分八小节内容,第一节是诸城茂腔的唱腔类型及特点,山东戏曲大部分属于板腔体结构,也有一些是属于曲牌体的,茂腔是属于板腔体的,以七字句和十字句居多且多为上下对仗句;第二节是诸城茂腔的板式,有[原板]、[二板]、[快板]、[慢板]、[摇板]、[散板]、[尖板]、[垛板]、[反调原板]、[反调二板]、[反调慢板]、[反调散板]、[快三眼]、[快四平]等;第三节是诸城茂腔的音阶与调,多为七声音阶,调式基本上属于大调式,大多为正调式和反调式两种不同宫音的调式系统,正调为徵调式,反调为宫调式;第四节是诸城茂腔的演唱特点;第五节是诸城茂腔的伴奏特点,本肘鼓阶段的茂腔无丝竹乐器伴奏,到了冒周姑阶段,开始使用柳叶琴(月琴)来伴奏,发展到成立诸城茂腔剧团时伴奏乐器就比较齐全;第六节是诸城茂腔的语言特点,诸城方言是构成诸城茂腔演唱特色的基础,他的一些语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诸城人演唱茂腔将这些语言特点都带了进去,形成了具有诸城风味的茂腔。第七节是诸城茂腔的行当,诸城茂腔的行当和其他地区茂腔的表演行当一样分为生、旦(青衣)、净、末、丑等角色。第八节是诸城茂腔的剧目,除了茂腔的传统剧目“四大京”、“八大记”之外还排练演出了一些传统剧目及现代剧目。  本文第四章共有两节,第一节是茂腔在诸城的流传与发展,茂腔在诸城的发展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年排练十几个大型的剧目,到目前的每年只是响应一些政策从诸城艺术团中抽取演员来排练茂腔片段。这种状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影视技术的发达,为人们提供的娱乐方式不再单一,可以随心选择,所以像诸城茂腔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以至快到濒临灭绝的境地;第二节是诸城茂腔发展的推动措施,包括五个方面:恢复诸城茂腔剧团;扩大群众基础;创造适合茂腔发展的环境;创新诸城茂腔的旋律及剧目;政府的大力支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诸城茂腔今后的发展措施。笔者希望通过对诸城茂腔的研究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社会各界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开始关注保护民族文化。

诸城茂腔;戏曲艺术特征;历史文化;社会价值;演唱特点

山东师范大学

硕士

音乐学

贾春雷

2010

中文

J617.552;J825.52

58

2012-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