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202901

论郁达夫小说的“零余者”形象

江芳
安徽大学
引用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一个很有特点的作家,他用“自叙传”的写作方法创作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的“零余者”形象,曾引起争议和讨论。这些“零余者”孤独、自省、自卑、自尊,他们都有过人的才华却又异常的敏感,人性一度走向偏执的一面,是“五四”时期一群苦闷彷徨而又渴望自由的知识分子。同时郁达夫是个强调作家主动融入作品中的创造者,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触、思考都融入了对人物的创作中,这些“零余者”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郁达夫自己的写照。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整体上分析“零余者”的形象。郁达夫从1921年开始创作小说,到1935年小说创作结束,“零余者”的形象一直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日本留学时期的“异国的‘沉沦’者”;第二个阶段是回国之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孤独的‘血泪’者”;第三个阶段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徘徊的‘迷羊’”。  文章的第二部分着重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不同的叙述视角对塑造“零余者”形象的作用。在创作的第一阶段郁达夫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创作的第二阶段他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创作的第三阶段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交替使用。郁达夫试图将西方先进的叙事手法和传统的叙事手法融合起来,使他的小说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品格。  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郁达夫创造出“零余者”形象的原因:本文首先分析了作家的先天个性气质,接着重点分析国内外优秀作家作品对他的影响,包括日本“私小说”的创作方法,法国卢梭的“忏悔意识”,俄国“多余人”的人物形象。魏晋时期的阮藉、嵇康以及清代诗人黄仲则都对其思想、性格、气质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力图在整体上勾勒出“零余者”的完整形象,并清晰的描述出此一形象的发展过程及不同特点。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这一形象作全新的观察和分析,开拓出研究这一形象的新空间。

郁达夫;零余者;小说创作;叙事手法;五四时期

安徽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鲁高

2008

中文

I207.42;I206.6

49

2012-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