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184975

论春秋时期的箴、铭、盟誓

王丽娟
西北师范大学
引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箴、铭、盟誓三种文体在春秋时期的演变、发展过程。《左传》、《国语》等文献中载录了大量关于此类文体的材料,尤其不断出土的地下文物、史料使人们对其更为关注。本文以春秋文化为切入点,以文体演变规律为支柱,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试对箴、铭、盟誓诸体在此时的状况加以探索,重点呈现三种文体在春秋产生、发展、演变的面貌和过程,并探讨它们生成的文化因子和与诗等其他文体的关系,以期梳理春秋文体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论文分绪论部分,箴体、铭体、盟誓体三个专章和结语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说明春秋时期的文学、文体发展概况,接着谈到箴、铭、盟誓三体的演变状况,并着重回顾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概貌及现状,最后说明对三体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探讨春秋时期的箴体文。首先就存在于《左传》中箴体的引证及创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重点以《虞箴》为范式来考察魏绛在襄公十一年辞谢晋悼公赐乐时所言之语是否为箴体的创作;其次,详尽论述了春秋箴文的流传、创作与当时政治格局、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以及春秋文学风气,尤其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传播对箴体演变的巨大作用;再次,比较了《虞箴》与汉代扬雄官箴创作的异同,重点阐述《虞箴》在内容、功用、形式等多方面对扬雄官箴创作的影响;最后,在简单梳理汉以后箴体发展脉络、箴体进一步分化的同时,探讨了箴之规谏功用对汉儒解诗的深刻影响,以及箴文与戒文、规文、铭文在文体上的区别。   第二章探讨春秋时期的铭体文。首先,考证了春秋前,殷、周时期的铭文创作,认为它们从内容、形式、主题、风格等诸多层面为春秋铭文的繁富与嬗变积累了经验;其次,探讨了春秋铭文在功能与思想内容、形式与语言特点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并进一步探究了铭文在春秋突变的种种因素;再次,从铭文的地域特征入手,着重对晋、秦、齐、楚四个大的文化区域内铭文所呈现的不同风貌进行了详尽阐述;最后,就春秋铭文创作与《诗经》的重叠在形式、文学功能观两方面予以总结,并点明了两种文体的重合是社会文化因素与文体自身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探讨春秋时期的盟誓文体。首先,在追溯盟誓源起、演变的基础上点出随着春秋会盟的频繁,盟誓亦日见兴盛,同时还探讨了这一文体的写作结构、写作要求等;其次,从礼乐文化制度与宗教祭祀仪式两个层面阐述了礼仪性盟书所蕴含的深层文化特质;第三,针对盟誓文体中的“信”观念,揭示了它在盟誓中的意义,以及在春秋的颠覆和消亡原因;最后,探讨了春秋盟誓中“信”观念的文体论意义。   结语部分,总结了春秋时期箴、铭、盟誓三体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进一步说明了它们与其他文体的交叉、渗透,并且揭示了春秋社会文化对此类文体演变发展的重要意义。

春秋时期;箴体文;铭体文;盟誓文体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韩高年

2008

中文

I206.2

2012-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