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184267

C镶嵌SiO2薄膜结构的电流输运及电致发光机制研究

张国恒
西北师范大学
引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光代替电作为信息的载体,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已成为光通讯技术和光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光电子信息材料是本世纪最受关注的材料之一,光电子集成器件在信息时代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硅平面集成工艺己相当成熟,所以从工艺兼容性方面考虑,用硅基材料作为发光器件将会是最佳的选择。同时,硅基材料和硅平面工艺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和关键,纳米硅晶(纳米锗晶等)在发光器件、光探测器件、光电集成以及传感器等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二氧化硅是硅基集成电路的钝化膜和介质膜,与硅基平面工艺完全兼容,如果能有效地提高纳米硅/二氧化硅体系的发光效率,就可以实现光电集成。   为了探索制备理想的发光材料的最佳工艺方法,并且从理论上认清其发光机制,对优化材料的适用条件和制备手段进行指导,本论文中,我们小组主要用射频磁控溅射双靶交替淀积技术制备了Au/(C/SiO2)/p-Si 结构的样品,测定了样品在室温下的I-V 特性曲线以及不同正(反)向偏压下的电致发光谱。对其载流子输运及电致发光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   载流子输运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利用Au/(C/SiO2)/p-Si 结构的I-V 特性曲线研究了该结构的电流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正向偏压下,电流输运机制欧姆输运电流机制,而在较高的正向偏压下,为Schottky 发射和Frenkel-Poole 发射电流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Schottky 发射机制为主。   在对电致发光机制的研究中,利用位形坐标模型分析了碳/氧化硅纳米多层膜的发光中心,并用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对该纳米结构的电致发光过程作了研究,研究表明C/SiO2/p-Si 结构的电致发光主要来自SiO2 层的发光中心。

射频磁控溅射;C镶嵌;SiO2薄膜;电流输运;电致发光;量子限制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

凝聚态物理

马书懿

2008

中文

TN304.055;TN383.1

2012-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