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160301

南朝刘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探析

杨秋红
烟台大学
引用
刘宋王朝上承晋朝下启南朝,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魏晋南北朝是民族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时期,刘宋统治者要应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其民族关系思想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有宋武帝、宋文帝、宋孝武帝和宋明帝等人的民族关系思想。   宋武帝刘裕作为开启南朝新局面的第一人,成为魏晋南北朝历史发展演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因刘裕在晋朝末年已经掌握实权,因此本文的上限将研究至晋末。刘裕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一)收复中原的民族关系思想,该思想对开拓晋朝末年的疆土、奠定刘裕建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固守建康”思想与“倾其巢窟”思想,该思想对挽救东晋败亡、彻底剿灭卢循之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册封民族首领的羁縻思想,该思想上承东晋下启武帝之后的历代统治者,对保境安民起到一定作用。   宋文帝在位的三十年,与多个民族都发生过频繁关系,总结其民族关系思想,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划河而治”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处理汉族刘宋与鲜卑北魏关系的核心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文帝与北魏发生数次战争,宋多战败,影响深远;(二)“以夷制夷”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夷制夷”思想的指导下,浪费掉了很多北伐机会,反而使北魏坐大;(三)册封民族首领的羁縻思想,目的是想拉拢处于中间势力的少数民族的首领以抗衡北魏,但收效比较小,因为随着北魏实力的膨胀,这些少数民族逐渐依附于北魏。纵观这三十年,北强南弱的局势由此奠定。   孝武帝作为刘宋中后期在位时间比较长的君主,与其父文帝相比,其民族关系思想表现出的变化有:由战转和、答应与北魏互市,积极防御、不主动出击的。同时也继承了其父亲对其他民族的羁縻思想。宋明帝在位时期,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泰始之乱”,打破了汉族刘宋与鲜卑北魏自孝武帝以来较为和平的民族关系,因此太宗明帝的民族关系思想表现出了“由和转战”的变化。经过数次北伐不见成效,加之消耗很大府库空竭,太宗明帝末年不得不放弃战的做法,其民族关系思想发生了“由战转和”的变化。   文帝在位的三十年,与鲜卑北魏交恶,三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宋魏战争,历三十年,宋多败刃,北强南弱之形势,由此遂成,此实关系南北朝百六十年之大局,非徙一时之得失也。”自孝武至于明帝,江东用兵大小不下百次,或是因为北伐,或是由于内乱,导致府库空竭,徭赋加重,民不堪命者逃入深山,刘宋后期江东为之凋敝。

南朝刘宋时期;民族关系思想;民族交流

烟台大学

硕士

中国少数民族史

马晓丽

2011

中文

K239

2011-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