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158122

顺应理论观照下的汉语社交指示英译

王义军
安徽大学
引用
本文拟探讨汉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首先作者将详细介绍前人的相关研究,再指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意义;其次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作者的研究结论,并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并对将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顺应论是国际语用学协会秘书长、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并于1999年出版了专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语用学新解》)。维索尔伦提出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一种综观(a perspective on language)的观点。此外作者还提出了顺应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维索尔伦认为,语用学应该研究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对于语言顺应来说,维索而伦认为,需要同时考察四个方面:(1)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2)顺应的结构对象;(3)顺应的动态过程;(4)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   指示语是用作指示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指示语通常被表述为意义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够被充分理解的语言表达形式。指示语(deixis)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指点或指示(pointing or indicating)(Lyons,1977:636)。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甚至被认为是狭义的语用学(Green,1989:17)。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关系正是通过指示语而得以在语言结构上反映出来。传统上人们把指示语分为人称指示(person deixis),时间指示(time deixis)和地点指示(place deixis)。菲尔墨(Fillmore,1971)和莱文逊(Levinson,1983)等人又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话语指示(discourse deixis)和社交指示(sociAldeixis)两种。本文着重从语用顺应论的四个语用分析维度就社交指示这一重要的指示类型进行探讨,并结合译者的主体性等相关理论观照该类指示语的翻译过程。近几十年来,指示语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及心理语言学共同关注的话题(孙蕾,2002:70)。然而用Verchuerren的顺应理论来观照社交指示语翻译的过程与结果,目前还没有研究。   根据语言顺应理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结合翻译来看,我们知道,译者作为译作的作者(也是语言使用者)应该也会在译作中作出种种顺应, 以使自己的译文得到读者的接受。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顺应理论的框架来理解和阐释该理论在社交指示语翻译中的解释力,以期对社交指示语的翻译有所裨益。《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包涵着丰富的社交指示语,本文所有语料均选自《红楼梦》前四十回。

顺应理论;指示语;社交指示语;翻译

安徽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程永生

2010

中文

H159

2011-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