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153026

针刺“得气”古籍数据库的建立及“得气”对Bell's麻痹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雷红
华中科技大学
引用
第一部分文献回顾及数据库建立目的:为了全面、集中的总结归纳古代医籍中“得气”的论述,为相关人员提供方便、可靠的搜索古代医籍“得气”相关资料平台。通过广泛阅读古代医籍,建立一个古籍中关于“得气”知识的数据库。   方法:阅读所有与针灸相关的古代医籍31本;其中21本书籍中有涉及“得气”的描述,将书中与“得气”相关的论点及描述重点标记和理解;并作收集和归纳;再从不同角度,分类这些论点和描述,运用现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将与得气相关的古代书籍信息作为一张表,针对医书作注释的一些古籍作为注释书籍的表,对于有注解的描述分类组织成一张关系表。关系表的实现主要是:对得气内容所做的标记分为26个方面,作为关系表的26个字段,组织成关系数据库。   结果:建立一个书籍的主键自增,关系表中的自增主键和书籍主键作为关系表的主键,同时,书籍的主键作为关系表的外键,可以实现级联删除的作用,通过SQL语句,在关系数据库上对得气内容的不同方面进行布尔查询,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模糊和组合查询,且管理员,可以对关系数据库表上的元组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古籍得气数据库”   结论:古代医家非常重视针刺得气,他们关于“得气”的论述精辟而丰富;建立一个古籍“得气”数据库有助于相关人员查阅古籍,指导临床和研究。      第二部分针刺“得气”对Bell’s麻痹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目的:通过采用针刺“得气”对Bell’s面瘫临床疗效的研究,探讨针刺“得气”在治疗Bell’s面瘫中的重要意义,为古籍中“得气”重要性的论述提供依据。   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与非手法组。发病后1周内两组均不施行手法。1周后,手法组施行适当手法得气,非手法组,不施行手法。取针后,针灸师询问病人“得气”感受,记录患者的得气评分。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面部穴位采用提捏进针法,针刺角度与面部呈45°斜角或垂直面部皮肤表面进针,其它部位穴位采用双手爪切进针法,垂直皮肤表面进针。手法组:进针后,面部穴位轻轻运用手法,使局部稍感酸胀或麻感,其它穴位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使患者得气,产生酸、麻、胀、痛、放射等针感,医者手下有沉、涩、滞、紧等感觉,每10分钟捻针一次,共留针30分钟。非手法组:进针后,不施行任何手法,直接留针30分钟。评价方法:结果的评价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系统, HBⅠ级为正常,级别越高,面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Ⅵ级为面神经功能完全受损;面部残疾指数的测定(FDIP),通过问卷评分,FDIP分值越低,面神经损伤越严重,100分为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Nottingham(NOTT)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该方法通过客观数据评价面神经功能,数值越大,面神经功能恢复越好,100%为痊愈。   结果:发病第28天(D28)非手法组总有效率是94.12%,手法组总有效率100%,手法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非手法组(P<0.01);采用HB分级评价:第D28非手法组和手法组分别与同组就诊第一天(D1)相比,病情程度均有显著减轻,(P<0.01);且第D28手法组病情减轻程度均明显好于非手法组,(P<0.01)。采用F DIP评分:两组D28FDIP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D1(P<0.01);且D28,手法组FDIP评分值较非手法组高,手法组疗效优于非手法组(P<0.05)。采用NOTT评分:D28两组NOTT评分分别高于同组D1(P<0.01);且D28,手法组NOTT评分值较非手法组高,手法组疗效优于非手法组(P<0.05)。从治愈所用时间相比,手法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非手法组(P<0.01)。手法组医者和患者得气评分值均明显高于非手法组(P<0.01)。   结论:1.针刺治疗Bell’s面瘫,施行手法组得气,可获明显针感,且疗效优于不施行手法组。2.针刺治疗Bell’s面瘫,施行手法得气,可以明显减少治疗时间,节约治疗费用。3.针刺治疗Bell’s面瘫效果明显。

古代医籍;针刺得气;数据库针刺;得气;Bell’s面瘫;临床疗效

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

中西医结合

黄光英

2010

中文

TP311.13;R246.6

2011-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