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115720

同工异曲:德州苏禄东王后裔两份家谱的比较研究

郗玲芝
中南民族大学
引用
明永乐十五年(1417),南洋苏禄国东、西、峒三王率340多人来华朝贡,将两国关系推至巅峰。不幸的是,东王在归国途中染病逝世。永乐帝感念东王的忠诚,下令将他以王礼葬于德州并亲自题写碑文,东王王妃葛木宁、二王子安都鲁、三王子温哈喇留下守墓。经过三百多年的客居生活,东王后裔终在清雍正年间以安、温二姓入籍中国,成为大清编民。   留华的东王后裔为了追本溯源、辨明血系,先后编修了《温安家乘要录》和《安氏族谱》两份家谱。两份家谱虽同出自东王后裔,但差异十分明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将二者进行比较:   第一章从成书背景、修谱人及内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两份家谱,从而也凸现了二者间的差异:《要录》成书于南京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衰败。《安氏族谱》则成书于新中国的和平时期;两家谱的修谱人在人生经历、文化素养、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并且个人因素差异在家谱中均有所反映;受时代与修谱人个人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较为不同的内容体例。   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从修谱人所处的身份、地位进行比较并总结出二者的不同在家谱中的体现。两位实际修谱人一为东王嫡系后裔,一为东王后裔的配偶,二者在编修家谱时,无论是颂扬东王的方式、对东王后裔子孙的关注还是身为东王后裔的认同与归属感都稍有不同;两位修谱人一姓安、一姓温,在安、温兄弟排行的话题上存有争议,并且在编修家谱时,对安、温二姓的记载所倾注的笔墨也有所区别。   第四章着重分析两份家谱中所反映的不同时代的观念变迁,包括女性不能入谱到可以入谱的转变、“家国兼顾、尤重国家”到“家国兼顾、凸显己家”的转变以及传统社会的忠孝观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涵义。   第五章旨在评论两份家谱的价值。《要录》不仅记录了东王及其后裔留居中国的史实、拓展了回族的族源、佐证了回族温姓的起源,同时它还印证了中菲关系史以及明清对外政策中的内容,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安氏族谱》侧重于社会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明确安氏谱序和世系、增强家族凝聚力,同时为民族通婚、人口繁衍与迁徙以及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研究提供了实例。   本文将两份家谱从多方位、多视角进行比较,一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东王及其后裔,弥补以往仅把《温安家乘要录》作为研究东王史料的缺憾,专门从研究家谱的角度进行研究;二是从两份家谱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山东德州;苏禄东王;后裔;《温安家乘要录》;《安氏族谱》;家谱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

中国少数民族史

许宪隆

2010

中文

K820.9

62

2011-03-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