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083556

辽中期民族关系思想探析

孙政
烟台大学
引用
辽中期包括辽景宗、萧绰、辽圣宗和辽兴宗统治的时期,统治者要应对复杂多变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其民族关系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   辽景宗为改变辽朝国势中衰的局面,借鉴历代汉族统治者成功的经验,排除草原本位主义的干扰,进行了一系列以中兴为目的的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一)安抚百姓,整顿吏治,重用汉族官员。(二)扶持皇后势力,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辽景宗对宋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宋太宗平定北汉为分水岭,前期辽景宗奉行以和为贵的思想,同时援汉御宋;后期则围绕燕云地区的争夺,打败了宋太宗收复幽州的第一次进攻,进行报复性的南侵。   辽景宗时期,生活在辽境内的汉族士人思想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大多数人已经摆脱了华夷之辨的束缚,转而视辽朝为安身立命之所,不复思归。   萧绰倾向汉化,主张革新,具体表现为:(一)推行新政,(二)轻徭薄赋,(三)施行法制。萧绰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促进了辽朝的封建化,促使辽朝国力向鼎盛发展。   统和四年(986年),萧绰和辽圣宗亲赴南京督战,粉碎了宋太宗发动的“雍熙北伐”。萧绰产生了“压制北宋”的思想,屡次南征。经过与北宋的长期对抗,萧绰形成“以战促和”的思想,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以收复关南地区为名,逼迫宋真宗订立“澶渊之盟”。她还迫使高丽臣服,平定了部族叛乱,扶持西夏以制约北宋。   辽圣宗亲政后,崇儒思想得到发展,实现了辽朝的封建化,从根本上缓和了民族关系,促进了辽朝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澶渊之盟后的和平局面和辽朝社会的发展使辽圣宗具备了实践其思想的有利时机。主要表现有:其一,改编部族,其二,改善法制,其三,钦慕华风。在吸收汉文化的精华时,他也十分珍惜契丹的传统文化,保留了尚武的精神。   辽圣宗在固惜盟好,与北宋和平相处的同时,不断开疆辟土,声威远播于中亚。具体表现有:(一)、修好北宋,(二)、东征高丽,(三)、平定西北,(四)、剿抚渤海,(五)、扶持西夏,(六)、和亲诸蕃。辽圣宗统治时期,战争连续不断,虽然有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的需要,但其本人的穷兵黩武也是战争的重要起因。辽朝国势因此盛极而衰,开始走向下坡路。   辽兴宗好大喜功,缺乏勤勉治国的恒心,无力解决辽朝潜在的危机。随着辽兴宗的封建化思想进一步成熟,契丹贵族保守势力也有所反弹。辽兴宗乘北宋与西夏胶着战争之机,迫其每年增加银、绢各十万两(匹)的岁币,但是总体上他对与北宋的和平关系是十分珍惜的。为了遏制西夏势力的扩张,辽兴宗发动了对西夏的战争。经过多次战争,最后凭借强大的国力,迫使西夏求和。辽朝统治者积极开疆拓土,造成了民生困弊,导致不事四夷思想的产生。辽兴宗不甘心被视为“夷狄”,致力于提高辽朝的正统地位。这种思想超越了传统的中国概念,是更高层次的中华一体思想的萌芽。

辽中期;辽景宗;辽兴宗;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思想

烟台大学

硕士

中国少数民族史

马晓丽

2010

中文

K246.1;D691.72

67

2011-0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