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076018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

王颖
西藏大学
引用
旅游景区是开展旅游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理论引入旅游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休闲娱乐等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该模型将旅游者在旅游区的消费和供给,标准化处理后折算为一定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需求即旅游生态足迹与供给即旅游生态承载力。通过比较分析这种供需状况,定量判断旅游区过去或现在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选取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5—2009年度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探讨了旅游发展对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一生态脆弱区的影响。   研究结论:   (1)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2005—2009年总的旅游生态足迹平均值为581.244391hm2,总的旅游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106373.6264hm2,平均存在105792.38 hm2旅游生态盈余;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010282208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2.374667322hm2,平均存在2.364385115hm2的人均旅游生态盈余;   (2)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主要有旅游客流的规模,旅游者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旅游者空间行为等;   (3)五年间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总的旅游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这样的发展是“可持续”的。文章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以目前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旅游生态盈余将不断减小,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减弱,预测大约12年以后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将出现旅游生态赤字,进入“不可持续”阶段;在现有的技术水平、旅游消费模式、旅游地保护措施等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每年接待游客控制在1035万人次以内,基本可以保障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色季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足迹分析;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承载力

西藏大学

硕士

生态学

张敏

2010

中文

F592.7;S788.2

61

2010-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