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051273

明清医家对阴虚体质及其干预方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郭文岗
贵阳中医学院
引用
体质是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来的形态、生理机能相对稳定的固有个体特性。体质的形成由遗传所决定,并且亦受生活条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变化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故体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阴虚体质乃是由于真阴不足,它形成的先天因素为亲代阴精不足,再有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阴虚火旺的病理特征,是一种病前状态,属于亚健康人群的范畴。 体质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以王琦的七分法(正常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虚质)临床较为实用,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出现,其中尤以阴虚质较为多见,所以选择阴虚体质作为研究课题。 中医古代文献中就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体质的论述,早在《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就有相关的论述,尤其是明清时期无论在诊断还是干预上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著名的医家有张景岳、刘纯、李时珍、万全、王肯堂、叶天士、汪昂、沈金鳌等,他们就阴虚体质的形成与防治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使阴虚体质的诊疗、预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既为自然之常理,也为人生之常,人的终生就存在生理性的阴虚,男性十六而精通,六十四而精绝,女性十四岁经行,四十九岁经断,阴气难成而易亏,生理情况就已存在阴之不足,这种不足以小儿、妇女及老人多见。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临床上易发生高热、惊风、抽搐等;妇女的一生则受经、孕、产、乳等影响、数伤于血,阴分易亏;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阴气日减,机体逐渐衰老,阴阳气血渐衰,五脏六腑功能减退,尤以肝、脾、肾三脏为著,形体日衰,肾中真阴日亏,其真阴衰退是很明显的。 人的体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可变性,认识阴虚体质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这些影响形成阴虚体质的可变性因素,在这些因素上去防范,把阴虚病理体质变为正常质,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形成阴虚病理体质的因素有先天遗传、情欲房劳、情志所伤、劳倦过度、嗜酒伤阴、饮食药物偏嗜,久病大病之后、地理气候环境等,形成阴虚病理体质的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主要的病机是阴虚火旺,可以针对这一机制采用滋阴降火的干预大法,另外日久化燥,还可以加以润燥。防治阴虚病理体质并非单纯的药物干预,还要加以正确的养生,比如顺应四时滋补养生,从怀孕时的优生优育,到中年的节制情欲等,采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尽可能把阴虚火旺的病理体质转为正常质,避免阴虚质的亚健康人群出现,使人类延年益寿,这才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阴虚体质;干预方法;亚健康;病理特征

贵阳中医学院

硕士

中医医史文献

吴志刚

2007

中文

R241;R249

61

2009-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