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044276

东北人参姑娘故事类型研究

崔志强
广西民族大学
引用
在中国民间文学现象中独具魅力的东北人参姑娘故事,是涵澹在东北人参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口传叙事文学类型,是研究东北地区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若将其限定在狭义的民间故事(幻想型故事)范围中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与“螺女”故事有众多相同或相似的母题;而根据史料文献提供的线索对两类故事的发生发展、流传演变过程进行考证,则可作出这样的推测:人参姑娘故事,很可能是在“螺女”故事流传到东北长白山地区,尤其是流入挖参人群体中间之后,形成的民间口传叙事作品“本土化”现象。 上述观点是本文立论的基础。 本文在关注东北人参姑娘故事主要情节单元(母题)变异情况的基础上,对它的几种重要亚型、同其他故事类型相混合情况、故事中几种角色的主要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说明了故事中较重要的几个母题的意义、作用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 本文认为,东北人参姑娘故事中的角色可分为受助者、谋害者、帮助者三类,借用普罗普角色功能理论,可以清晰看出他们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在讲述过程中让这些角色固有的功能大体上正常发挥,讲述者就能演绎出成百上千个不同的人参姑娘故事。 同时,文章还从神话思维的角度,探讨了神话学领域中一个备受青睐的话题:人参姑娘故事之所以能对中国古代神话主题进行自觉传承,主要原因是此类幻想故事关注的是神话思维中激情、想象力、主观感受、心理体验等非理性的东西在人类情感世界中的形象再现,这决定了它和原始神话一样始终关心人类本真的生存状态,因而同样能在精神维度上给人类以高度的关怀和温情的抚慰。 文章正文分四章,依次论述了东北人参姑娘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几种重要亚型、它和其他几种故事类型的混合、故事中各种角色的主要功能、它对中国神话主题的传承及主题传承的现代性思考等问题。文章认为,除了文中涉及的论述范畴之外,还应该在多元文化“互渗共生”的大背景下,对东北人参姑娘故事的讲述情境、叙述模式的转变等问题,再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是作者将在日后继续思考、探索,并恳切盼望得到方家帮助的问题。

人参姑娘;民间文学;古代神话;口传叙事文学

广西民族大学

硕士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吕书宝

2008

中文

I207.7

37

2008-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