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儿童生而为人”:夏洛特·梅森儿童教育观研究

邝晓月
江苏大学
引用
儿童教育是关乎教育起始阶段,事关教育事业根基,避无可避且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但当前儿童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知识化教学取代童年游戏、活动和经验、教育无视童年“养”性之道、儿童人性价值被工具性价值遮蔽和儿童主体性价值被忽视等。以上困境不仅破坏了儿童成长的内在规律,也干扰了童年生活的外在环境,使得童年的生命成长被枷锁所束缚,儿童教育逐渐陷入生态贫瘠的状态。因此,本研究植根于当前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从梅森对儿童本质的认知出发,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认识和反思。夏洛特·梅森的“儿童生而为人”,一方面,基于人性的假设,赋予儿童内在潜能、鼓励心智向自然的开放与敞开。另一方面,赋值主体性自我价值,丰盈儿童的内在自我,归还童年以自在宁静,对于打破当前困境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梅森通过“儿童生而为人”探讨儿童教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儿童教育观,揭示了儿童“因何为人”的本质内涵、“将为何人”的目的导向以及“何以为人”的方法路径,为人们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与见解,也为破解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梅森的儿童教育观诞生于英国古典人文主义与现代科学的碰撞,既是英国自由教育思想历久弥新、不断传承的产物,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更迭的结果;既深深植根于梅森早年的儿童教育经历,又以前人优秀理论成果作为重要基点。简而言之,“儿童生而为人”是解读梅森儿童教育观的全新视角,具体从儿童“因何为人”、“将为何人”以及“何以为人”三个层面诠释其内涵意蕴。首先,在儿童“因何为人”的本质解读上,儿童生而具有发展的可能:包括发展潜能、神圣个性和完整心智;生而具备受教育的必要:包括生而兼具善恶皆可能、独特生成性和内在的力量。并且,“儿童生而为人”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育是实现儿童从“生而为人”到教育“成”人的途径。其次,儿童未来“将为何人”的目标指向上,在个人层面,儿童要成为自己的教育者、成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在社会层面,儿童要成为社会中合格的公民。最后,在儿童“何以为人”的路径选择上,以广泛的课程关注儿童自主性的自我教育,关照儿童认知、意志和行为的自主发展;以广博的知识养育心智的感官教育,通过身体感官吸收知识,回归到“荒野”的自在状态,通过知识滋养生命,朝向童年的快乐体验;以心智的训练面向所有儿童的自由教育,遵从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力量,指向儿童理性的后天反复训练,借助习惯塑造儿童良好的德行。实际上,梅森的儿童教育观是基于儿童本质,从儿童“是什么”出发,提出儿童教育应该“怎样做”。她点亮“人性”光芒,揭示儿童“人之为人”的本质含蕴,遵循“养性”之道,走向儿童自我发展的澄明之境。但未能明确指出教育者介入儿童教育过程的有效契机,并且,教育者与儿童之间复杂又亲密的关系也未能清晰划定。虽然,梅森的儿童教育观优缺点并存,但其精华在回归童年体验教育、打造丰富环境以及坚定教育权威上对我国儿童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儿童教育观;自我价值;夏洛特·梅森

江苏大学

硕士

教育学

武翠红

2023

中文

G610

2023-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