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不同耕作方式对吉林黑土肥力的影响研究

徐子斌
吉林农业大学
引用
黑土是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耕作模式的影响及土地的过度使用,导致黑土层变薄、养分亏缺、肥力下降、结构变差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本试验通过5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传统耕作(CK),连续深翻+秸秆还田(T1),隔年深翻+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T2),深松+秸秆覆盖还田(T3),深松+秸秆离田(T4)5种耕作方式对黑土物理性状、养分状况、酶活性、固碳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旨在寻找能够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减少养分亏缺、维持土壤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方式,为黑土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1.与CK相比,各处理在0-80cm土层中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其中T1、T3、T4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均能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SD),T1、T3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均能提高结构指数(GSSI),在0-20cm土层中T1处理较CK、T2、T3、T4处理显著提高,20-80cm土层中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为T1处理提升幅度最高(3.68%~5.20%);T1处理可以显著提高>0.25mm团聚体含量,降低微团聚体和粉粒黏粒团聚体含量,最大幅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团聚体破坏率。  2.与CK相比,各处理在0-80cm土层中,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T1较CK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38.36%~123.29%、速效磷含量47.79%~411.43%,T1~T4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中T1提高幅度最大(17.60%~53.35%)。  3.与CK相比,各处理在0-80cm土层中,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酶活性,T1较CK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35.29%~221.74%、中性磷酸酶活性90.91%~130.00%、过氧化氢酶活性17.65%~22.65%、蔗糖酶活性24.26%~88.41%、脲酶活性73.44%~98.41%。  4.与CK相比,各处理在0-80cm土层中,T1处理较CK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9.19%~117.20%、碳库管理指数(CPMI)41.51%~152.18%、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23.15%~149.77%,各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土壤>0.25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表明土壤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得以增强。

黑土肥力;耕作方式;理化性状;酶活性;固碳性能

吉林农业大学

硕士

植物营养学

王鸿斌

2023

中文

S155.27

2023-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