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的延续与转化--以燕赵地区宗族教育为范围的考察

马鑫丽
河北大学
引用
教育与文化相伴而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二者相互依存。教育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孕育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教育,从古代延续发展到当代,逐渐形成了以内隐形式存在的基本教育结构,本文将其称之为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其中,教育目标是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规定与要求,是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根据。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经过选择而实施于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等内容。教育思维是为实现教育目标和实施教育内容的提前构思与操作思路。教育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观的指导下,教育思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体现方式,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得以实现的策略性途径。四者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揭示出中国传统教育基因的奥秘。  宗族作为地区的基本组织单位,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宗族、宗族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教育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以中国传统教育基因作为视角,将宗族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基因联系起来进行探究的甚少,更何况是对燕赵地区宗族教育的探寻。因此,本文选择燕赵地区的宗族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近现代燕赵宗族的教育活动进行深入剖析,探寻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的延续与转化。  本文以中国传统教育基因的基本组成结构,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为主线,探寻中国传统教育基因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延续与转化的动因与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首先,就中国传统教育基因的特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教育政治化取向、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教育伦理性以及教育与生活相融合的特点。其次,针对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延续与转化的动因,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西学东渐”的冲击、国家政策的调适、传统价值观的转变以及宗族的“生存焦虑”,这些因素共同推促着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发生转变;与此同时,中国教育传统的根深蒂固使得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呈现出延续与转化并存的局面。再次,从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的延续与转化来看。一方面,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的延续主要表现为以耕读传家、行善积德和尊祖敬宗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以科举应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内容,以结构思维、动态思维、隐喻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教育思维以及包含榜样示范、言语劝导、暗示育人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的转化来看,其转化主要表现为从政治人才到多元人才的目标异变、从儒家经典到兼习新学的内容嬗变以及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的转向。最后,宗族在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延续与转化进程中发挥着传承者与创造者的作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对宗族自身以及地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宗族而言,优良的家风和深厚的学风培养出众多的杰出子弟,同时后世子孙也进一步地传承着家风与家学,以此光耀门庭,保障宗族的长盛不衰;对于地方而言,宗族崇文重教的学风以及积德行善的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于地方,对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扶贫救助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探究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在近现代燕赵宗族教育中延续与转化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传统教育所隐含的奥秘就存在于宗族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之中,而且其中蕴含的教育精华一直衍传于今,具有强大的永恒的生命力,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亲情教育、整体思维和隐匿的默化教育;然而,其中也包含着一些与当代社会相抵触的内容。因此,需要选择性地传承中国传统教育基因,摒弃与当代社会相冲突的因子,与此同时,还需要在中国传统教育基因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以实现中国传统教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基因的探索是为了寻找隐含在其中的教育密码,以此为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根基以及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

中国传统教育基因;历史进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河北大学

博士

教育学

王喜旺

2023

中文

G529

2023-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