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云南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的身份认同研究

李佩云
云南艺术学院
引用
云南兴蒙乡蒙古族是元代蒙古族官兵的后裔,七百余年的发展中,作为迁徙民族的兴蒙乡蒙古族,面临着地少人多,社会地位较低的状况。为了养家糊口,当地蒙古族男性多选择外出务工,家务、农活、礼仪节庆等多交由家中女性打理,女性成为兴蒙乡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决策者与组织者。因而,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在镌刻民族记忆,彰显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表现出本民族女性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  多民族的不断融合,使兴蒙乡蒙古族的文化景象逐渐从“文化孤岛”过渡到“和而不同”,也催生出独特的女性艺术形式,主要有姑娘龙、“三滴水”服饰、散花经三类有代表性的兴蒙蒙古族女性艺术。在等级森严、父权为主的封建社会,传统艺术大多“传男不传女”,而上述三类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与其民族身份认同密切相关。兴蒙乡蒙古族女性在与自然、社会的交流中,通过传承特色的女性艺术,对女性主体、本族群及中华民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以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的三类代表性艺术为切入点,运用身份认同的理论,对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所构建的身份认同及其意义进行梳理与研究。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导论,主要介绍研究的缘起、当前研究动态、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探讨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内容及特性,主要代表是传统舞蹈中的姑娘龙,传统仪式中的丧葬词调、传统服饰中的“三滴水”;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兴蒙古乡蒙古族女性艺术构成的四类身份认同,即自我认同、角色认同、民族认同以及社会认同,通过解构身份认同在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中的建构,分析它形成的路径;第四部分,分析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的身份认同的意义,对兴蒙乡蒙古族女性的女性意识、兴蒙乡蒙古族的民族观念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刻影响;第五部分为结论,说明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趋向。  本文选以云南兴蒙蒙古族乡的蒙古族女性为调研对象,因为在漫长的岁月中,该地女性对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作用,具有典型的艺术特征及现实意义。作为艺术的“脐带血”,传统女性艺术真实地反应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危机中,如兴蒙乡蒙古族女性艺术一样的传统文化,为人类指引方向,缓解身份迷惘而带来的焦灼。

蒙古族;女性艺术;身份认同;民族观念;传统文化

云南艺术学院

硕士

艺术学理论

吴婉婷

2023

中文

J05

2023-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