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功能研究--以大理州两座非遗博物馆为例

黄元霖
云南艺术学院
引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各地出现了新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担负着展示文化整体性,推动文化传承性的重任。云南作为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其中许多民族民间艺术均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如彝族刺绣、白族扎染、哈尼族古歌等等。因此,在云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在保护少数民族艺术,也就是在保护文化的多元性。  大理州作为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枢纽,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更是特色鲜明的遗产富集地,项目类别涵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大门类,其中包括以白剧、白族吹吹腔为代表的传统戏剧类项目;以白族民居彩绘、剑川木雕为代表的传统美术类项目;以彝族打歌、耳子歌为代表的传统舞蹈类项目;以弥渡民歌、剑川白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类项目;还有以大本曲为代表的曲艺类项目和以白族扎染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类项目等等,这些非遗项目也是当地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多年来,大理州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不断完善非遗保护利用设施的建设,陆续建立了非遗馆、传习所、展示中心等。其中,以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代表的综合性博物馆和以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为代表的手工艺类非遗博物馆,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两座博物馆在非遗保护理念、保护方法和传播推广方面十分具有典型性。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实践,梳理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情况,重点关注两座博物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功能,尤其是展示、教育和传播三个功能,同时关注它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探讨了博物馆功能如何更好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提出以教育与实践结合,展示与收藏同步,研究与传承共建,生产与推广共促四种方式实现博物馆的功能应用,结合元宇宙时代的“可能性”,提出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功能拓展,助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功能定位

云南艺术学院

硕士

艺术学

吴婉婷

2023

中文

G261

2023-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