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清明上河图》当代传播方式研究

田丽
河北大学
引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我国美术史、社会史上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不管历史如何行进,该画卷本身的文化价值会一直存在。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演进使得传播环境发生变迁,传播手段和接收手段、传者群体和受者群体也相应发生变化。传统文化作品不变的文化价值内核和已经改变的传播环境形成对照。在传播环境改变的背景下,《清明上河图》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与接收的关系呈现断续状态,不能与当下的传播特点实现完美契合,形成传播层面的割裂。因此,在全新传播环境下,《清明上河图》如何适应新媒介的传播特点,如何采用全新传播手段,借助新媒介红利实现广泛传播值得思考。  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运用个案研究法、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清明上河图》当代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重点了解该画卷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传播策略,以期为《清明上河图》乃至中华优秀传统书画艺术的当代传播提供可行性建议。  本文首先对《清明上河图》创作者张择端、画卷创作缘起、主要仿制品进行梳理和介绍,再从学术传播、博物馆传播、大众媒体传播、衍生品传播等层面分析目前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传播方式,并基于当代传播现状总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术研究共同体分散、典藏保护与展出需求的矛盾、数字化传播效果的限时性和分散化、影视传播内容的断续性、衍生品的创作和市场流通难题。针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下传播建议:学术传播层面,打造网络化研究共同体,增强学术影响力;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层面,分割与整合画卷元素,开展模块化传播;大众传播普及层面,创新传播方式,开展系统化传播。

《清明上河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画卷元素

河北大学

硕士

传播学

田建平

2022

中文

G206

2023-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