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高原地区房颤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及抗凝治疗现状研究

李小蓉
西藏大学
引用
目的:1.分析高原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形成血栓事件(本研究中包括左心耳血栓及心源性脑卒中)的预测因子除了已经纳入的血栓栓塞评分(CHA2DS2-VASc评分)中的条目,是否有与高原地区慢性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或者与检验指标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CHA2DS2-VASc评分做预测血栓事件的价值评估,以期早期识别血栓高风险的房颤患者,从而对高原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风险评估探索更适宜的评估工具和更科学的预防血栓栓塞的策略。2.分析高原地区住院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为提高本地区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房颤危害的认识和规范房颤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1.录入所有从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并完善包括左心耳血栓评估、卒中评估等相关检查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主要为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157例,其中血栓组51例,非血栓组106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脏彩超指标、检验指标是否有显著差异,对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前先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将所筛选出的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CHA2DS2-VASc评分制定新的评分,最后通过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预测血栓事件的性能。2.回顾性收集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出院诊断为房颤或心房颤动、心房纤颤的所有患者共计8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157例,非血栓组106例,血栓组51 例;组间比较时,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甘油三酯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房颤类型、房颤病因相关疾病及高原相关疾病、CHA2DS2-VASc评分、出血评分、心脏彩超结构及功能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肌酐、尿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 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等无显著差异;单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是房颤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肌钙蛋白是房颤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将CHA2DS2-VASc评分、白细胞、肌钙蛋白构建ROC曲线显示均对房颤相关性血栓有预测能力;进一步将白细胞、肌钙蛋白、CHA2DS2-VASc评分三者联合构建ROC曲线,较单纯CHA2DS2-VASc评分预测房颤相关性血栓的AUC值提高0.26。2.本研究共纳入 854 例房颤住院患者;合并临床相关因素中慢性高山病占 7.4%;男性房颤患者的冠心病、慢性高山病显著多于女性,而女性房颤患者的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显著多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房颤时程的延长,抗凝治疗比例呈上升趋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81例,随着栓塞评分增高,抗凝治疗比例呈上升趋势,血栓栓塞高危人群抗凝比例达到 59.9%,但仍有24.8%的高危患者仅采用抗血小板药,且有23.5%的高危患者未采用任何抗栓治疗;两组年龄、年龄分层、性别、房颤类型、左房内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房颤类型中以持续性房颤占比最大。  结论:1.CHA2DS2-VASc+白细胞+肌钙蛋白评分对高原地区房颤相关性血栓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预测能力优于CHA2DS2-VASc评分。2.高原地区40 岁以下年龄段房颤患者的基础病因以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占比最大,40 岁及以上年龄段房颤患者的基础病因以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为主;2018-2021年抗凝治疗比例较2012-2014年明显升高;需提升节律控制药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率。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风险;抗凝治疗;高原地区

西藏大学

硕士

内科学

达娃次仁

2023

中文

R541.75

2023-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