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利用试验设计法判断臭氧生成敏感性及关键VOCs物种识别研究

朱禹寰
兰州大学
引用
对流层臭氧(O3)是前体物在大气中发生复杂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其生成与前体物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自2013年我国实施一系列严格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以来,NOx等一次污染物的浓度明显下降,但大部分城市地区O3污染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且由于各地区污染物浓度水平和种类的不同, O3对前体物减排的响应存在显著地区差异。目前已有构建O3和前体物关系的方法在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想要高效制定合理的污染控制措施,需要对现有方法的不足进行改进。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基于仅考虑光化学反应的盒子模式,分别利用三种试验设计方法整体评估了11种重要前体物及其交互作用对O3生成影响的重要性、量化了关键前体物对O3生成的贡献、并探究了不同种类VOCs占比对EKMA的影响,为快速准确判断O3生成敏感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于观测的模式(OBM)对7个O3超标天的过氧自由基(RO2/HO2)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实现了对RO2/HO2贡献较大VOCs物种的识别,为制定VOCs的精准减排策略提供科学支撑。主要结论如下:  (1)参考典型石油化工城市(兰州)和煤化工工业城市(乌海)的臭氧前体物种类及其浓度水平范围,首先利用部分因子设计法得到,在VOCs控制区内各前体物对臭氧日最大生成浓度(O3max)影响重要性排序为NO>O3>烯烃>烯烃和NO交互项>烯烃和NO2交互项>NO2>NO和NO2交互项>O3和NO交互项>芳香烃>OVOCs和HONO交互项>CO>芳香烃和NO2交互项>烷烃>烯烃和O3交互项>芳香烃和NO交互项,其中烯烃和芳香烃与NOx的交互作用对O3max存在负贡献,表明同时减低VOCs和NOx的浓度,能有效缓解NOx减排对O3生成的促进作用。其次利用响应曲面法量化烯烃对O3生成的贡献,当φ(烯烃)/[φ(NOx)?15]<1.10且φ(烯烃)<35 ppb时,烯烃有利于O3的生成。最后利用混料设计法探究不同种类VOCs占比对O3等值线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烯烃占比增加时,等值线范围内O3峰值浓度增加,烯烃的一次项系数为4.56;当烯烃含量一定时,烷烃、芳香烃和OVOCs占比变化对O3峰值浓度影响较小,其一次项系数分别为2.46、2.63和2.10。综上部分因子设计、响应曲面和混料设计三种试验设计方法的结合,可有效探究不同种类前体物对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影响。  (2)根据过氧自由基(RO2/HO2)的来源差异将其分为一次、一/二次和二次RO2/HO2,基于AtChem-MCM模式对2020.08.25~2020.09.15日中7个O3污染超标天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二次RO2/HO2对NO+RO2/HO2→NO2反应速率贡献较大,其7天平均日贡献占比为76.92%,其中CH3O2和CH3CO3是将NO转化为 NO2的优势二次 RO2物种,对 NO+RO2(二次)反应速率贡献>35%。以2020.09.06日为例,通过分析CH3O2、CH3CO3和二次HO2具体生成途径,识别关键VOCs物种为:丙烯、二氯乙烯、顺-2-丁烯、2-戊烯等。

臭氧生成敏感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物种识别;试验设计法

兰州大学

硕士

大气科学

陈强

2023

中文

X51;X502

202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