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洛文塔尔的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曾晋
吉林大学
引用
进入现代以来,社会学研究和批判理论研究成为研究社会和文化关系的两条路径,这两条路径各自以科学主义及人本主义的纠缠展现出了理论的张力,暴露了各自的缺陷和不足。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当代形态,呈现更为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人类文明形态也进入到更加丰富多元的生存境况,模棱两可和标准不一的“文化”定义已经难以分析“人”的问题,更难以平衡理论批判性和现实真实性之间的冲突。如何把文化研究纳入到哲学反思的范畴,如何为文化批判提供新的方向,我们需要新的理论思维及方法论。洛文塔尔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中对大众文化分析最广的理论学者,他的文化批判将提供新的哲学方法和理论思维范式。  洛文塔尔继承了经验主义的文化社会学传统,以哲学学科性的反思方法,对文化社会学的理论前提进行历史的反思。他的文化批判超越了民族和个体的感性经验,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思维体系,以理论的方式把握现实,展现了引领实践和塑造文明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力量。在洛文塔尔的文化批判中,集中表现为对文学和社会这二者的张力关系,集中表现为对大众文化现象的辩证批判。洛文塔尔把通俗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批判性反思的一种理论研究方式,构成了新的哲学中介方法。  洛文塔尔深刻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考察“文化的人”的学科方法,以跨学科融合的考察方式形成独特的文学传播理论。洛文塔尔改变了文学文化单向输出、反映的理论结构,把社会内容和实践意识加入到文学文化的批判性理解中。洛文塔尔以通俗文化的中介性质作为突破口和出发点,聚焦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矛盾,指出由来已久的两种文化范式的批判及其对象、内容,尝试分析和解释推进文化消费与消费异化之间的矛盾,分离文化消费的道德批判和现实困难,分离消费异化对人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主观能动性,形成不以道德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为主导的、更为客观理性的文化社会学批判。最终,洛文塔尔通过“传播自身也形成社会内容”的结论,构成了更为深刻的文化批判理论体系,把上层建筑和个体存在、微观客体与认识中介的关系放置于更为历史的、反思的理论中。  洛文塔尔已经关注到文学形成的更广泛的真实,并把这种真实性的分析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真实性,形成文学文本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的主体性的真实性,通过抽象的文学文本形成的真实心理表达。这两条路径内在一致,类似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洛文塔尔理解“一般”的文学生产,必须使用“抽象一般”的文学社会学考察,具体的作者、出版商和受众的具体规定性必须从中暂时抽离,但是这种具体性在批判考察之后就显现了其本质的差别,形成更为全面的、自由的规定性。因此,文本中的“自然”人性在现实里是“不自然的”,是在“抽象一般”之后形成的“文学的人性”。但是其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人“自由属性”和“生命力量”。在抽离了具体的、个体的“自然人性”之后,不同民族、历史阶段和地域所呈现的不同文化表现,就鲜明地反映了具体差别的社会关系。  洛文塔尔始终把人的真实需求和主体性放在核心位置,重新审视知识分子和大众的关系,考察哲学作为学者的文化使命,把文化批判的思路从学科局限性中解放出来。面向文学本身,洛文塔尔开创了新的研究路径。这条路径区别于“语言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和语境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是结合文化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文化批判路径。洛文塔尔始终把路分两径的两条道路视为一条道路,在他的眼里,现实和理论也不是必须取舍的两条道路,以哲学抽象概念还是社会学定量分析介入现实现象并不是非你即我的关系,而是共同创造现实效用的关系。  相对应的,人文真实性和科学真实性、哲学反思的真实性和社会学方法的真实性也存在差别。怎么判断和区分两种不同的真实性?首先,从个体经验和反思抽象的双重真实出发,我们需要意识到文学文本的客观反映与内在主观判断的区别。其次,以历史的语境为重心,我们需要区分文本语境和自然语境和社会环境。最后,我们需要建立人文学科的普遍标准,建立哲学反思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话语。洛文塔尔建立真实性标准的过程和他面对通俗文化的态度立场是一致的,他面对大众文化现象时总是返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进入“历史”沉思而不是面对“现实”发言。法兰克福学派的主流立场是运用总体性的原则俯视社会的资本运作,并建立一种新的批判体系来“反体系”,但是洛文塔尔淡化的正是这样一种批判方法本身,由此历史唯物主义面向文化现象的深层力量才得以显现。  总体来看,洛文塔尔的文化批判不仅面向社会现实作出了理论思维的分析,也对理论学科本身进行了理论思维的前提反思和批判。洛文塔尔以超越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文化思考为新的哲学研究提供了范式,为新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可能性。如何把科学实证主义方法和人本主义反思统一起来,如何以理论思维的高度重建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在社会理论中找寻真正贴合人的现实的总体性命题,这都是洛文塔尔文化批判留下来的课题,洛文塔尔囿于理论视角立场和时代局限尚未完成的理论思维体系建构,需要我们继续再挖掘和再发现,形成更为鲜活和有力的理论成果,找寻更为深刻的哲学思维范式及其现实意义。

洛文塔尔;批判理论;文化批判;文化社会学;理论思维

吉林大学

博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正聿

2023

中文

I0-05

202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