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ISM法的中美高中化学教材结构比较研究--以“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为例

韩雪源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国际化交流日趋广泛,各国的化学教育交流已成为化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调整化学课程内容是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载体,其核心内容选择、内容编排顺序以及体系结构设置都是衡量课程与教学的重要因素。通过教材对比既可以促进化学教育工作者了解各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学习与借鉴不同教材的内容特点;也可以帮助教材使用者梳理现有教材的结构体系,合理高效地利用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引入解释结构模型(简称ISM法),并以ISM法为基础,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简称人教版)和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简称美版)的“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以量化质化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提取核心要素、确定要素间形成关系、求可达矩阵、绘制层级有向图。从核心要素的选择、起始要素的安排、结点要素的安排以及要素间形成关系等维度对两版教材的相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教材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对中美教材结构的比较研究,分析归纳出两版教材的相同之处,主要有:(1)要素的内容选择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2)要素的形成路径具有复杂性和关联性;(3)要素的呈现方式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观念;同时,由于两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知、社会需求等有所不同,两版教材在知识要素的选取、知识要素间的形成路径和呈现方式上都显示出了各自的特色。基于对两版教材的研究比较,为教材编写和化学教学实践提出相关建议:(1)完善教材知识要素的内容编排。(2)丰富教材知识要素的呈现方式。(3)多角度运用ISM法指导教学设计。  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研究的内容选取有限,在提取核心要素、确定各要素间形成关系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期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高中化学;教材结构;ISM法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学科教学(化学)

唐劲军

2023

中文

G633.8

202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