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扶智”与“扶志”:潢湾小学校长的乡村教育叙事研究

龙颖惠
广西师范大学
引用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乡村教育关键在乡村教师。迈入新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教育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乡村教师,特别是乡村校长肩负着乡村教育者和乡村建设者的双重角色。因此,乡村教师如何做到既要在乡村学校进行“扶智”“扶志”教育,也要将乡村学校培育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属于“质性研究”范式,并主要采用了“叙事研究”的方法。研究以教育公平理论和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观点为研究视角,选取了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平乐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少年时期的成长、在乡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以及成长为乡村学校校长后“扶智”“扶志”教育的历程,展现了一位乡村学校校长对教育扶贫的认识以及成效。研究发现,平乐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氛围让平乐从小就在“扶智”“扶志”教育中成长;中师毕业到乡村学校任教后,平乐遇到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经历了教育生涯中的关键事件,这些都促使了他扎根乡村教育的选择。自担任乡村学校的校长后,他高举“扶智”“扶志”教育的大旗,努力做有梦想的乡村教育、做有特色的乡村教育、做有情怀的乡村教育,提出“让走出去的孩子有乡愁,让留下来的孩子有梦想,让所有的孩子有创新思想”,并以“小学校大梦想”“小讲台大教育”“小舞台大成长”进行了“扶智”“扶志”的积极探索。  本研究分别从“教育家”校长办学、“培育者”教师育人和“全面型”学生发展三个教育主体的角度进行描述,呈现了平乐在十多年的乡村学校办学历程中奔走在乡土大地上的乡村教育者的形象。同时,也对他在“扶智”“扶志”教育中的苦与乐、教育扶贫的成效以及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前行道路的荆棘与牢笼、教育使命的弘扬与传承和乡村建设的支点与高地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发现,乡村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专业使命,还履行着驱散愚昧、烛照文明的社会使命。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追求、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实行教育扶贫的政策离不开乡村教师的参与和支持。而乡村学校校长是助推乡村教师实现专业使命和社会使命的重要力量。  为更好地帮助乡村教育发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乡村社会应构建助推乡村学校进行教育扶贫的多维支撑;乡村学校应优化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生态环境;教师个人应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此帮助乡村贫困孩子走出贫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业。

小学校长;乡村教育;乡村教师;扶智;扶志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教育学

王枬

2023

中文

G625.1

202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