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健康支出的影响研究

杨皓然
重庆工商大学
引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指出,从2035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3.8亿,占总人口比例近30%;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各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健康支出。这给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带来了压力,要求其了解健康支出如何以及为什么增加,并探索健康支出的可持续增长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6466万,占网民整体的34.0%。自2018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来,促进了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并学习相关的智能技术,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过程中,探讨和研究互联网使用对于居民的健康支出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小组研究(CFPS)2018年数据库,基于两部分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随后通过变量替换法完成稳健性检验,最后基于样本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进行城乡、收入、性别异质性检验。得到了以下结论:一是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居民的健康支出,且使用频率越高影响越大。与不使用互联网人群相比,使用互联网使得健康支出增加7.1%。当研究几乎每天都使用互联网人群时,增加个体16.5%的健康支出。二是互联网使用降低了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高频使用互联网影响较大。三是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支出的影响存在城乡、收入、性别之间的个体差异。四是医疗保险在降低健康支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采取措施优化互联网信息环境,推进“互联网+医疗卫生”建设。其次,还应加强通过互联网宣讲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再次,继续发展和完善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制度,在个人、政府和社会之间分担快速增长的健康支出。最后,加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能力。

互联网使用;居民健康支出;倾向得分匹配法

重庆工商大学

硕士

国民经济学

许小苍

2023

中文

F124.7

202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