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江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驱动效应研究

缪德洋
江西财经大学
引用
长期以来,推进城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提前完成。党的二十大提出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中国老区网的数据显示:革命老区面积和人口约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人口数量的28.4%和55.5%。可见,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向好发展的关键。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有最早的一批革命根据地,是我国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当前江西革命老区仍然存在人口净流出、半城镇化、不充分城镇化、不经济城镇化等问题,江西革命老区的城镇化建设与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传统城镇化模式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革命老区曾经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征程下革命老区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本文旨在为江西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  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剖析了城镇化发展的内涵,探究江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历程,分析江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现状。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协调四个子系统,选取16个基础指标构建江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而后,对江西省71个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再运用核密度曲线和泰尔指数探究了江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时空动态演进特征以及区域变动差异。对2011—2020年江西省71个革命老区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江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建设驱动效应,明确了江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建设的驱动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革命老区整体和各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变动趋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且基本均呈上升趋势。(2)总体上看,赣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赣东北次之,赣南地区第三,赣中最低。(3)从区域差距上看,江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区域内差异较大而区域间差异较小,区域内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4)城镇化发展驱动因素中,人口素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投入表现出显著正向驱动效应;城乡差距对城镇化发展产生负向驱动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第二、制定老区发展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第三、打造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素质;第五、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演进;驱动效应;革命老区

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

国民经济学

杨飞虎

2023

中文

F592.7;F299.27

2023-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