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城乡关系视域下的张炜小说研究

马晓娟
西安工业大学
引用
张炜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其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向人们展示着他的创作才能。城乡母题渗透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是中国文学叙事恒久的主题,也同样是张炜一直持续不断的写作主题。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张炜小说内隐的城乡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张炜数十年的小说创作,对其小说不同阶段的城乡叙事进行了探讨,选择了张炜城乡书写的写作资源、城乡叙事中的乌托邦想象、城乡文明间的情绪性徘徊、深处城乡两难境地的失落与不甘,进而以回望性的姿态来全面而理性地把握张炜作品中城乡关系所折射出的现代性反思价值。  第一章 论文从处在不断转型时期的社会观照、不同时代语境下的精神文化立场以及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等多种角度对张炜城乡书写的写作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在大的时代社会背景和个人生命经验中观照张炜的城乡世界,以此来探讨张炜对于城乡文明的情绪和立场。  第二章 论文探讨了早期张炜小说中较为和谐的城乡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张炜积极回应时代,书写着芦青河诗意宁静的乡土,自然和谐的乡野生态,淳朴美好的人性;而压抑的城市书写以“他者”的身份隐在乡土叙事的背后,二者之间存在着启蒙与被启蒙、向往或被抚慰的关系。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张炜的文学叙事不再只是单纯地赞美与讴歌,而是以精英知识分子的身份对乡土的愚昧、封建的现状进行冷峻地洞察与反思,笔下传统的乡土文明染上了一种挽歌的色彩。作者寄托着对于先进科学技术与工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期许,却又惊觉乡野大地背后城市文明的阴影,在犹疑中选择退守边缘处的批判和融入野地的诗意追求。  第四章 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新世纪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演进,物欲精神裹挟着商品经济大潮席卷而来,造成了城市的生存困境。张炜对城市进行批判与逃离,把诗意的乡土作为精神救赎的最终归宿,却发现农村固有“毒素”泛滥成灾,并且城市不停挤压农村生态,最终理想支撑着的田园梦破灭,使得张炜处于城乡文明双重失落的主体性焦虑中,后在无边的游荡中继续追寻着精神的高原。  第五章 张炜的创作从“芦青河”到“野地”再到“高原”,城乡母体的表面上表现为视点之位移,内在却是作家精神领域的现代性反思情感性交互纠缠:既有直面都市生存困境中生命的迷失与挣扎痛感,也有乡土文化失意甚或失落之间的溃散悲切。在对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土的具体展开中折射着作者的现代性反思,有对自然的敬畏和乡土文明试图的回归,更有对精神的守望和欲望的理性抗衡。  结语 从张炜飞扬跳跃的文字中,可以窥见其性灵的文学世界。在破解张炜城乡命题探讨的意义,细究其所回返的本真的乡土和自然,以及他退守传统弃绝现代的文明立场的探究的基础上,进而思考求索人类的最终走向。

当代小说;张炜;城乡书写;城乡关系

西安工业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冯希哲

2023

中文

I207.4

2023-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