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世界--从《长恨歌》到《桃之夭夭》

刘国爱
上海师范大学
引用
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琐细的描写与细腻感情的呈现是王安忆步入文坛起就具备的风格特色,自1995年创作《长恨歌》起,她就开始集中书写平民世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在她看来恒常性的日常点滴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其中蕴藏着普通人生活的闪耀瞬间与特殊的价值美感,因此她有意通过一种扎扎实实、琐屑家常的生活去呈现一种精神化理想化的“心灵世界”,供人们思考反省。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去呈现王安忆《长恨歌》到《桃之夭夭》五篇小说里日常生活世界的特点,并说明她如何通过叙述构建出恒常不变的日常生活世界,并提炼出其中人们生活的精神面向与伦理观念。  第一章将新写实小说与王安忆创作进行联系对比,面对同样充满草根性和市民气的市民凡俗生活,新写实作家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展现日子的本相,在平庸中追求幸福,王安忆以热眼看世界,从不起眼柴米生计里传递市民或乡民日常生活中平实、细致、活泼的世情与诗情。《长恨歌》是王安忆的初探,小说塑造了一个繁华与家常互为表里的上海日常生活世界,并反复强调作为上海生活芯子之市井家常的魅力,表现了一种踏实耐心、勤恳顽强的市民生活哲学。  第二章细读《妹头》和《富萍》。《妹头》讲的是日常生活里的浪漫,它呈现了上海摩登与世俗家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生活空间,妹头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展示了都市女性精明机智的生存能力,成为引领时尚的老板娘。《富萍》讲述的是上海繁华从何而来的故事,小说通过富萍的脚步关注到了三类不同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经验,并说明了劳动才是城市主人的观点。  第三章细读《上种红菱下种藕》与《桃之夭夭》。《上种红菱下种藕》借助秧宝宝一年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传统乡村文明与农村样貌、生活方式、精神文化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生巨变。《桃之夭夭》升华了王安忆弄堂生活系谱,它通过郁晓秋三十多年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表现了弄堂女性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致敬了上海的女性。

小说创作;王安忆;《长恨歌》;文化精神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

薛毅

2023

中文

I207.4

2023-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