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我弹性的作用

莫碧波
上海师范大学
引用
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会对子女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都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然而,对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适应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已有的研究有限。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自我系统理论、人类发展的生态学模型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考察年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之间的调节作用,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弹性对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以840名初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4.13岁,SD=1.67;男生403人,女生437人)。被试完成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SS–CA)、生活满意度量表(SWL)、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孤独感量表(ILQ)、抑郁量表(CDI)、自我弹性量表(ERS)以及一些人口统计学信息。在本研究中,所用的问卷和量表都显示出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和SPSS的宏程序PROCESS去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结果表明:  (1)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中生,初中生的孤独感显著低于高中生,初中生的抑郁显著低于高中生;  (2)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自尊显著正相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孤独感/抑郁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自尊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孤独感/抑郁显著正相关;  (3)在控制了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性别后,年级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即相对于高中生,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自尊/抑郁的相关更显著;  (4)在控制了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性别后,年级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即相对于高中生,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更显著;  (5)在控制了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年级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孤独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孤独感/抑郁之间不起中介作用;  (6)在控制了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年级后,自我弹性调节了父母积极教养方式通过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生活满意度/自尊/孤独感/抑郁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对于高自我弹性个体而言,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显著;对低自我弹性个体而言,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不显著。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适应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一方面,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重视青少年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感受;另一方面,低自我弹性的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因为与高自我弹性的青少年相比,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不显著。最后,在努力提高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家庭因素、青少年的主观认知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心理适应;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我弹性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李丹

2020

中文

G444

2023-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