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公孙龙子》语言哲学思想研究

刘永慧
湖南科技大学
引用
公孙龙是我国先秦时期名家“离坚白”派代表人物。《公孙龙子》详实记录了公孙龙的学术思想,是现存文献最多、可靠性程度最高的名家著作,历来备受关注。除“跡府篇”记录了公孙龙的部分生平事迹,为后人补遗外,《公孙龙子》的其他五篇文献系统地呈现了公孙龙的语言哲学思想。从这仅存的五篇文献可以深切感受到,公孙龙的语言哲学思想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自成一体,构造了一个以日常名称为对象、以概念分析为方法、以名实关系为纽带的语言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名实论”是认识基础和逻辑起点,“指物论”“通变论”是名实关系的自然衍申与升华,而“白马论”“坚白论”是名实关系的两个例证。他采取正言若反的论辩风格和自问自答的叙述方式,通过揭露矛盾来彰显隐藏在日常语言背后的深层义理,涉及名称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正名的认识功能与社会功能、名称的本体论预设、名称的组合与分离、名称的涵义与指称等诸多问题,堪称中国古代哲学分析之典范,蕴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语言哲学思想,与西方语言哲学诸多议题具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这对于开展中西哲学对话和构建中国风格的汉语哲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由于《公孙龙子》距今时代久远并且屡遭“正统”学派的排挤和贬斥,在流转过程中散轶、脱落较多,难免存在讹误。因此,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尽可能准确的诠释和理解,力图揭示出蕴藏在《公孙龙子》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思想观点和论证方法。其次,中国古代名家在历史上经常遭受各种诋毁,被斥之为诡辩之徒,公孙龙也不例外。但自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逻辑的传入和名学的复兴,公孙龙又被颂扬为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杰出代表。过分的贬损与过分的抬举,实际上部分缘于对《公孙龙子》的误解或强解。有鉴于此,本文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始终以文献为依据,既不贬低其价值,也不美化其不足,尽量对其做出客观而公允的评价。

公孙龙;语言哲学;先秦名家;名实关系;诡辩派

湖南科技大学

硕士

哲学

张晚林

2022

中文

B225.4

2023-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