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农机跨区作业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戚山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
引用
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为代表的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矛盾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在提高农机利用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提高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小麦跨区机收作业为例,基于潍柴雷沃小麦联合收割机智能终端2020年5至6月份回传的海量作业数据,对农机跨区作业时空分布格局展开研究。详细分析了机手特征、机械特征以及作业情况,交叉分析了机手、机械、作业量和作业地块之间的关系。基于“省—市—县”多尺度视角,考察了跨区作业规模动态变化及整体格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跨区作业网络结构。最后对进一步促进农机跨区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针对微观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跨区作业机手平均年龄为45岁,男性机手是主要参与者;单个机手平均跨越4.4个地市,其中省内跨区平均作业2.5个地市,省外跨区平均作业4.8个地市;参与跨区作业小麦机平均机龄为1.5年,机型以横轴流为主,单机平均价值为10.76万元;每台小麦机平均跨区作业84个小时,平均作业64.96公顷。不同性别的机手在跨区站数和机型选择上的差异较小,纵轴流小麦机的价值和作业效率相比横轴流更高。作业效率随着小麦机机龄的增加而趋于下降,随着机手年龄的增大而趋于下降。男性机手或者年龄较小的机手更倾向于在面积大的地块上作业。从作业效率看,纵轴流机型或者机龄较新的小麦机更适合面积大的地块,而横轴流机型或者机龄较大的小麦机更适合面积较小的地块。  针对宏观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夏(夏收、夏种、夏管)”期间,小麦跨区机收作业高峰主要集中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的小麦机跨区作业规模最大。“省—市—县”三级尺度下时空分布格局存在异质性:随尺度细化,小麦机流量依次呈现块状、带状、核心聚集形态,中短距离节点间联系强度逐渐增强。作业热点地区自南向北移动,作业规模整体呈现倒“U”形,但由于天气等因素影响,又呈现“M”形波动变化。河南既是小麦机主要输出地,也是主要跨区作业目的地。跨区作业网络在省级层面联系程度最紧密,河南、河北及山东居于网络中心,南阳、驻马店、周口、商丘、保定、聊城、菏泽、邯郸等市的中心性最强。在若干子网络中,河南及河北分组作业规模最大,以其为中心形成的凝聚子群联系最密切。  基于上述结论,农机跨区作业具有整体持续时间较长、范围广、参与人员多以及短期内一定地区作业集中、流量大等一般性特点。对此,参与各方主体应高度协同,不断优化提升跨区作业效率,具体建议包括优化要素投入、差异化加强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售后服务、合理规划跨区作业路线等。

农业机械化;跨区作业;交叉分析;时空分布;社会化服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

农业经济管理

张萌

2022

中文

F323.3

2023-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