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马克思对斯密分工理论的批判与超越

王晶莹
长安大学
引用
分工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历来被思想家们高度重视。人是如何进行生产生活,社会如何运行发展,这些基本问题都与分工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研究是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从斯密的分工理论出发,分析马克思对斯密分工理论的批判和超越,对深入探索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实质起着关键作用。  论文研究的整体思路是:从斯密集中分析分工问题的《国富论》入手,以分工的作用、分工的起因、分工范围、地域分工论四个方面详细阐释斯密分工理论的具体内容;接着以斯密分工理论为奠基,从分工本质及分类、分工与生产力关系、分工与机器发展的关系以及分工来源问题四个角度深入探析马克思对斯密分工理论的批判,发现斯密分工理论的时代局限性;之后根据马克思对斯密分工理论的批判,分析论述马克思分工理论的超越之处,主要有:科学界定了分工的含义,辩证揭示了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深刻阐述了分工与社会矛盾的关系,正确处理了私有制下分工造成的异化及消灭问题;最后明确马克思分工理论的价值: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正确建立唯物史观奠定了前提和基础,以5G网络时代分工的变革为例,运用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指导价值,为正确认识新时代的分工变革提供指导。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智能化,利用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历史穿透力和现实感染力,为当下5G网络时代的分工变革提供理论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论文通过马克思对斯密分工理论的批判,深入探究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从历史、理论、实践维度实现对马克思分工理论价值的理性旨归。

马克思;斯密;分工理论;现实感染力;历史穿透力

长安大学

硕士

哲学

桑业明

2022

中文

F091.91

2023-07-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