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公共图书馆政策协同状况研究

陈家清
四川大学
引用
“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求,必然要有公共图书馆政策的前瞻性指引和推动。然而,在公共图书馆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政策冲突、缺失、矛盾等政策不协同现象,不利于政策落地落实和政策效力的发挥。目前,公共图书馆政策研究视角相对狭窄,普遍基于政策结构要素计量分析政策侧重点,缺乏基于协同和系统视角考察政策工具间相互关系对整体公共图书馆政策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从政策协同视角出发,对我国国家层面公共图书馆政策文本内容展开分析,通过测算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三种政策工具间协同程度来揭示公共图书馆政策协同发展状况,以期为制定科学协同的公共图书馆政策提供参考。  首先,在政策协同理论、政策工具理论指导下,界定公共图书馆政策协同内涵,将公共图书馆政策视为一个由环境型政策工具、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三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分析子系统间相互关系以揭示公共图书馆政策协同机理。其次,论述耦合协调模型用于测度公共图书馆政策协同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政策工具分类框架构建公共图书馆政策协同度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优序图法确定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然后,通过网络调查法收集2000-2021年我国国家层面公共图书馆政策文本,构建公共图书馆政策工具量化标准量化政策文本以获取协同度指标数据。最后,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三个政策工具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揭示我国公共图书馆政策协同发展状况,以期为制定科学协同的公共图书馆政策建言献策。研究发现,整体上看,2000至2021年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三个政策工具子系统之间处于轻度失调状况,说明我国公共图书馆政策整体上处于基本不协同状况。其中,前十一年(2000-2010)公共图书馆政策处于比较不协同状况,而后十一年(2011-2021)公共图书馆政策处于基本协同阶段。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政策已呈现由不协同走向协同的良好态势。

公共图书馆;政策协同;政策工具;耦合协调模型;文化生活

四川大学

硕士

图书馆学

赵媛

2022

中文

G258.2

2023-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